-“后浪”汹涌,中国科技期刊未来可期
作者:科信
发布时间:2020-10-12
浏览次数:1529
-“后浪”汹涌,中国科技期刊未来可期

短短3分钟的演讲,让人记住了一位名叫欧梨成的“小编”,她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英文版)》编辑部。“90后”的她出生在梨子成熟的季节,是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决赛现场最年轻的入围者。

传媒专业毕业的欧梨成,也算是跨界来到了科技期刊的世界。她年轻,但愿像“孺子牛”一样认真踏实,虚心积累,从文章润色、翻译做起;她是科学的门外汉,却已经写出了200多篇原创期刊推文,在专家的指导下发表了三篇学术论文;她敢拼敢闯,走出编辑部,追踪学科前沿,一年参加了18次国际学术会议,敢与大咖科学家交朋友......

后浪汹涌!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办、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历时2个多月,辐射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重庆六大赛区,通过初赛、复赛、直通赛的选拔,共有17名选手从850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晋级到决赛的舞台。

9月24日决赛之夜,在视频展示、主题演讲,以及情景演绎中,优秀青年编辑的办刊理念与视野、创新思维、沟通协作与临场应变能力展露无遗。他们的表现不止一次地让现场和直播视频前的观众看到,中国科技期刊未来可期。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申金升提到,从《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特点是普遍具有高学历,采编人员基本是占半数,为57.95%,但新媒体专业人员很少,只有6.28%,更是缺乏产品设计与期刊运营人员。

可这一次,决赛现场的佼佼者们不仅编辑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还能为学术成果传播插上翅膀,对外开疆拓土,开展品牌建设,参与国际竞争。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的刘洋,打通20余家主流媒体深入合作,建立滚筒式的网络发布矩阵。发挥自身编写及科普作协成员双角色的优势,将学术论文转化为科普漫画、视频、图文,在新媒体平台广为传播,学术加科普双翼起飞,使期刊内容传播增长近10倍,平台总阅读量突破1200万。

欧梨成基于原有的新媒体平台,特别开通了两个视频宣传渠道,形成全媒体宣传矩阵。邀请国外专家作客直播间,借专家之力宣传期刊。三年间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粉丝数上涨10余倍。策划推出的会议资讯已经打造成为《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英文版)》一大品牌服务。她还创新性地设计了期刊周边产品,使之高频出现在学者朋友圈。

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来自中国激光杂志社的丁洁。在与国际出版社的合作中,她勇于开拓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使杂志社成为了价值共创、收益共享的合伙人。作为活动负责人,坚持要求利益分成,为中国科技期刊在世界上有尊严地站稳脚跟,夯实了底气。

丁洁相信,办好世界一流期刊才有国际期刊话语权,于是,小编辑也有了大梦想。谋篇布局要高远,她积极参与策划、聚集资源,帮助杂志社实现了期刊的集群化发展。2013年,她和团队在一年内创办了两本高影响因子期刊——Photonics Research和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9年又作为责任编辑创办了一本新的高影响力学术期刊——Advanced Photonics。

2015年,在她的邀请下,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发表了一篇四位国际顶尖物理学家的综述文章,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时,该论文被诺奖评委会列为引用文献,写入获奖项目的介绍中。从此,这本杂志成为世界高功率激光科学领域的“必读”期刊。

作为比赛现场最年长的一位老编辑,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有感于年轻人的成长,以及他们对这份职业的信念。

他寄语这些青年编辑们,一方面,要用敏锐的眼力,永远追赶行业的最前沿;另一方面,要讲好故事——讲好期刊的故事,讲好科学的故事,讲好真理的故事。“只有好编辑才能发现好故事,只有美好的初心才能把这个故事讲好。”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