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法律阻碍科学家与世界分享新微生物
作者:文乐乐
发布时间:2020-10-29
浏览次数:1606
-印度法律阻碍科学家与世界分享新微生物

从西红柿表面分离出的Klebsiella indica是印度研究人员今年报道的少数微生物物种之一。图片来源:印度国家细胞科学中心 

印度国家细胞科学中心(NCCS)微生物生态学家Praveen Rahi花了3年时间鉴定和描述在印度北部山区栽培的豌豆中发现的一种固氮菌新物种。但即便不被别人抢先报道,他可能也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让这个新物种得到验证和正式命名。

印度国家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家Syed Dastager也面临类似的困扰。他在过去几年里发现了30个新微生物物种,但后者都被放在实验室冰柜里,不为世人所知,因为他不能发表有关这些微生物的论文。

这些科学家陷于困境:一边是印度严格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另一边是负责对新发现微生物进行验证的国际原核生物系统学委员会(ICSP)规则。

ICSP规定,新发现的细菌物种或任何其他微生物,应存放在两个国家的两个培养库中,以便其他研究人员免费获取。但这一要求与印度2002年根据《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的一项法律不一致。

后者提出,非印度研究者想要获取来自印度的菌群——即使是那些储存在国外的,都必须获得印度国家生物多样性管理局(NBA)的许可。

由于这可能造成长时间的拖延,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培养库已经停止接收印度研究人员的新菌群。

不能将新的菌群存放在两个培养库中,意味着研究人员错过了在ICSP的官方期刊《国际系统和进化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机会,而这是得到确认的前提。“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困境。”NCCS微生物分类学家Yogesh Shouche说。

2008年至2019年,印度发现了378种新微生物物种。随后,2002年通过的法案的后果开始显现。在2016年达到50多个物种的峰值后,新物种报告数量开始迅速下降,截至今年,只报告了10个新物种。

Shouche表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修改2002年通过的法案,允许在没有NBA批准的情况下基于研究目的存放和使用菌群。事实上大多数培养库都有防止生物剽窃的机制,但修改法律需要多年时间。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