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交流会暨第一期科普师培训通知
发布时间:2019-10-10
浏览次数:4291
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交流会暨第一期科普师培训通知
 
培训开展时间: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举办地点:深圳科学馆(一楼101会议室)

形式:会员单位免费
下载附件:深圳市科普师资格评审申报表 后盖章拍照或扫描发邮箱465940541@qq.com
第一期科普师培训简介:
深圳市第一期科普师培训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见,率先试行科普师评审工作,努力为科学传播行业树立标杆,建立行业人才体系。活动旨在从根本上稳定深圳市科普人才队伍、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素质、增强科普人才队伍创新活力。
第一期科普师:科普师培训面向本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向大众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专业技术人员,由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组织培训并认证获得深圳市第一期科普师职称(相当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价工作,为科学传播普及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开辟职称评价通道,深圳市紧跟其后,不断践行完善、先行先试,努力建设深圳科普师人才体系,从多方面拓展科普从业人员职业方向,增强科普从业人员个人能力,为深圳市科普人才职业发展提供沟通交流平台。
第一期科普师培训班特别邀请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科普研究》副主编、郑念老师;安徽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科普作家科普教育专委会秘书长杨多文老师围绕如何提升基地科普工作能力(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等方面)及科普信息化(科普中国)相关课程主题进行培训。


科普时报大湾区通讯站第一期通讯员培训简介:
科普时报大湾区通讯站第一期通讯员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见,特别是进一步践行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为不断提升科普从业人员做好科学传播工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科学普及工作,加快深圳市科普通讯员体系建设,率先建设全国科普通讯站示范区,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普“融媒体”专区。
第一期通讯员:科普时报大湾区通讯站主要工作目标是搜集新闻资讯和新闻素材,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和高新科技型企业等提供尽可能全面和客观的新闻服务,以共建共享的合作方式持续开展工作。大湾区通讯员则依托通讯站工作目标,以科普新闻为传播的重点内容,促进大湾区科学普及有力发展。
培训以集中授课、课堂讨论,学员与授课老师、报社采编人员互动交流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课堂培训。培训班特邀中国科普时报总编辑 、《学习强国》《科普中国》科普专栏负责人尹传红老师现场为全国第一家“科普时报大湾区通讯站”揭牌,并为学员讲授《科普教育学分制相关内容解读与科普创作创意、表达和思考》主题课程。
 
附:讲师简介
郑念,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8年7月-1994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任编辑、助理研究员;1994年10月-1999年9月,在中国市场经济报社任部门主任、版面主编;1999年9月至今,中国科普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部门主任。现任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科普研究》副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中心研究员。中国无神论协会理事、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国际探索中心中国分部执行主任。编辑、出版论著(专、合)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享受2016年政府特殊津贴。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教育、科普评估理论、科学素养、反伪破迷等。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目前承担的主要课题有国家科普能力研究、科普政策研究、科学文化建设研究、科普监测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科普人才研究等。


郑念教授参加世界怀疑论大会3次
参加国际工程技术管理大会PICMET
2011出访国际探索中心4次
筹建中国科普研究所异常现象探索中心并与国际探索中心合作,现为中国探索中心办公室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科学探索中心名誉主席
成功筹办2007年国际会议:科学探索与人类福祉——提升科学精神与建设和谐社会(国际知名专家30多人参会,其中2名诺奖得主,一名会场发言,一名网络发言)组织、联系中国学者与国际探索中心各国分部的学术交流
 

 
杨多文:1962年出生,理学硕士,安徽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少儿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编辑学会知识读物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会员,中国科技大学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校外导师。1995年4月起从事文字编辑工作,诠释科学传播金字塔结构并投身科普事业,践行“向导演学习”的编辑理念,在教育、心理、科技等领域策划并主持近20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责编图书200多种(套),获得各类奖项80多项
个人荣誉: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科协,2016),安徽省宣传文化领域(出版类)拔尖人才(省委宣传部,2015),1999年以来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07)。
 

陪同协会五、六届秘书长居云峰、石顺科参观科大讯飞

 
 
尹传红,《科普时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著有《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该死的粒子:理趣阅读司南》等12部书;主编有《科普之道——创作与创意新视野》《直面雾霾》及传世少儿科普名著丛书等。在多家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已发表作品逾200万字。先后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2018年1月,入选中国科协和人民日报社评出的“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刘青松:1989-1996年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地球物理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96-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2004年度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04-2005年度在美国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地球与行星科学系作博士后研究。2005 年获得了欧盟享誉盛名的玛丽居里奖学金,在英国国家海洋中心做研究。 2007 年获得该中心的 Lecturer 职位,同年年底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任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2 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2014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百年百名华裔优秀校友奖; 2015 年入选中科院特聘核心骨干研究员,入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首批“鳌山人才”卓越科学家。 2016年8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现任海洋系党支部书记、教授。主要从事古地磁学基本理论及其在地学中应用的基础与综合研究,在岩石与矿物的复杂磁性机理、沉积剩磁获得机理与地球磁场演化、海洋磁学、大陆架沉积物年代学与古环境演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发表SCI论文170余篇,SCI引用其论文5500余次,H因子39。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