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比平时更热闹”
作者:冯丽妃
发布时间:2021-02-14
浏览次数:1334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比平时更热闹”

赶年场、办年货、添新衣、过大年……这些,都不是他们打开春节的方式。这个春节,很多科研人员又双叒蹲守实验室了。

2021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国科学报》特推出“新春走基层·实验室里过大年”栏目,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若干实验室,寻找恪尽职守、严谨治学的鲜活故事,记录坚守岗位、潜心研究的动人场景。

 

西安南门 孙波摄 

 

东风夜放花千树,火树银花不夜天。古城西安,年味正浓。

除夕,是中国人阖家团聚的日子。但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重),这里的工作“不打烊”。

“我们这里过节与平时并没什么两样,甚至比平时还更热闹些。一些年轻人,还有学生就想利用假期一整块的时间,把以前没有做的工作系统地做起来。”实验室主任金章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两天,他和团队连续投出三篇文章,期待能在未来几个月发表,给今年的研究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金章东与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中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重供图

赶年场、办年货、穿新衣,当大多数人在热热闹闹地准备过节时,中科院院士周卫健的办公室却冷冷清清,她还穿着平日里常穿的灰色上衣。“现在大家生活质量也都提高了,平时的日子跟过年也差不多,所以就没有太多的过年意识。”她说。

对过年“不用心”,周卫健和同事们是想把“更多的心”用在科研上。“现在时间过得很快,一晃这一年就过去了,大家都在忙着干活。”她说,“我们国重实验室也好,研究所也好,大家不能仅仅是守摊子,还要思考谋发展,布局一些大的工作。”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重地处西部,始终坚持“如履薄冰,奋发图强”的黄土精神。

自1985年成立起,该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白手起家,让以黄土为载体的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蜚声国际,以湖沼、石笋、树轮、砗磲等为载体的研究站在了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前沿。他们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服务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气候趋势预测、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结下累累硕果,成为中国地球科学界的一面旗帜。

“十四五”开局之年,实验室要怎么干?“我们想借着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的契机,把实验室的名字改成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重创始人安芷生院士说,这对该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是一件大事。

他表示,改革后的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重将聚焦两大方面:在不同时间尺度亚洲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动力学方面,达到国际领先;基于对气候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

“如果能够把国重改革这件事完成,那么未来几年,我相信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合作等方面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培养更多科研人才,让这面旗帜继续飘扬,做出我们对社会、对国家应有的贡献。”金章东说。


“祝牛年大吉、新春快乐!”安芷生院士给大家拜年啦。孙波摄

 

“我向战斗在一线的地质工作人员拜年啦!”周卫健院士祝大家新春快乐。 孙波摄

金章东“祝大家多出好成果,多发好论文!”  孙波摄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