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的孤独》作者乔尔达诺发布意大利版“新冠日记”
作者:张文静
发布时间:2021-02-24
浏览次数:1193
-《质数的孤独》作者乔尔达诺发布意大利版“新冠日记”

微信图片_20210222225131.jpg

《新冠时代的我们》,[意]保罗·乔尔达诺著,魏怡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定价:48元

 

“全世界确诊病例已经超过8.5万人,死亡人数接近3000人。”

2020年2月29日,当开始写下疫情中的生活与感想时,意大利“80后”作家、畅销书《质数的孤独》作者保罗·乔尔达诺留下了这样的记录。

这样的数字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已经非常遥远了。一年后的今天,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已经超过1.1亿人,累计死亡人数超过247万人。

对于已经逐渐习惯疫情状态下正常生活的国内读者来说,阅读《新冠时代的我们》,就像阅读一份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的复习资料,也像观察一件来自遥远国度的标本。它或许会勾起我们的回忆,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与新冠病毒初相遇时所经历的一切。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组织了一场线上对谈,邀请非虚构写作平台“三明治学院”创始人李梓新与乔尔达诺隔空对话,聊聊这本意大利版“新冠日记”。

作品发表后,意大利就封城了

意大利一度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疫情最严重、封城政策最严格的国家之一。2020年2月29日,封城前一周,乔尔达诺开始动笔,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历、所思。

“我所担心的事情,环境问题、信息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这场疫情中都撞到了一起。这就是我写《新冠时代的我们》的初衷。”乔尔达诺说。

他甚至没有时间去考虑作品的形式,在那六七天里,只顾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写。“我明白写作和出版的时机很短暂,意大利很快就要封城了。”乔尔达诺说,他感到一种紧迫性。

“每个人都处在迷茫中,我有必要尽快告诉人们发生了些什么。”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人群当中的分裂。“疫情刚开始的一周,意大利人分成了两派:一部分人认为我们需要意识到事态的紧迫性,并谨慎地作好准备;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没有什么,不过是一场季节性流感而已,死伤不会比平常更严重。”

在乔尔达诺看来,在这样的分裂中,人们更需要明白发生了什么、需要遵守哪些要求,比如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和戴上口罩,尤其是在医院还没有人满为患、死亡人数还没有激增的时候。于是,他一刻不停地开始写作。

果然,他的文章在媒体发表后,意大利就封城了。2020年3月,《新冠时代的我们》一书在意大利出版,此后被引进到美、法等30多个国家。

在乔尔达诺的笔下,既有对自己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的描述,比如自己到朋友家吃晚餐时,并没有拥抱任何人,这让其他客人感到困惑和不快;比如,“学校停课了,空中很少有飞机驶过,博物馆的走廊里回响着孤独的脚步声,到处都是远超往常的寂静”。

更多时候,他记录下的是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思考。

当朋友们在餐桌上一再说:“再过一个星期就结束了。”“没错,你会看到的,再过几天,一切都会恢复正常。”乔尔达诺沉默不语。此刻,他想的是:“我们总是想知道事情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我们习惯于把我们自己的节奏强加给自然,而不是接受自然强加给我们的东西。”

身在意大利,他却在想,假如新冠肺炎在非洲一些医疗机构比我们更加匮乏、甚至没有医疗机构的地方大肆扩散,那么有可能发生什么,或将会发生什么。

“我们所有人并非都是同样的易感者,但成为超级易感者也并非仅仅取决于年龄或前期健康状况,还有上百万基于社会和经济原因的超级易感者。尽管他们在地理上非常遥远,却与我们息息相关。”乔尔达诺写道。

呈现独特的视角

2008年,26岁的粒子物理学博士乔尔达诺发表处女作小说《质数的孤独》,一战成名。他用“质数”这个数学概念来比喻有着童年创伤的男女主角想要相互靠近却又不断远离的生命历程,数学的理性与文学的浪漫相互交织。小说出版后,即获得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并迅速成为欧美超级畅销书。

2011年,《质数的孤独》被上海译文出版社引入国内。“此后,乔尔达诺就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作者。”《新冠时代的我们》责任编辑李月敏告诉《中国科学报》,“他的写作非常细腻,而且或许是因为物理学出身,他的叙述很客观,对新冠疫情,他也不是简单地记录,而是呈现了很多独特的视角,能给我们带来启发。”

“作为一名物理学博士,你有意识到人类的生理系统在面对如此强有力的病毒时有多么脆弱吗?”线上对谈中,面对李梓新的提问,乔尔达诺坦言,病毒传染到全球,证明了人类远比想象中要来得脆弱。

“在过去的30年间,关于气候变化等问题,科学在不断地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非常脆弱。但与此同时,我们又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可以发展到修复星球的程度,人类正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这一切终将过去。”乔尔达诺说,“但真正的科学告诉我们,在人口爆炸的时代,我们所构建的星球是脆弱的。当很多事物碰到一起时,我们就会面临危机——这不仅是指新冠疫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遭遇别的危机。我们没有时间了,必须马上扭转这一切。”

在书中,他也试图从人类自身行为上寻找流行病暴发的原因——对森林的过度砍伐使我们走进了原本不会有人类出现的动物栖息地;动物种类的加速灭绝,迫使在它们肠道里生存的细菌向别处转移;集约化养殖造就了违背自身意愿的作物,在那里一切都可以繁殖……科学从未统计过的微生物可能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家园,而病毒只是为数众多的“环境难民”之一。“假如我们能够稍稍放弃一点自我中心主义,就会发现并非新的微生物来找我们,而是我们在驱赶它们。”

“我正在列出一个清单”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曾说:“和平即将到来,仿佛即将来临的黑夜,仿佛是遗忘的开始。”战争结束之日,正是遗忘开始之时。人类面对疾病,亦是如此。

“想象一下普通的流感,如果我们得了流感每天躺在家里,即使只有几小时或者几天的时间,那种病倒的感觉也是很糟糕的。但在这几个小时里,你的感官会和平时完全不同,在康复和调整的过程中,你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深入的感知。然而,等到痊愈后,那些感受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地消失了。”乔尔达诺说。

他真心希望疫情能够给人们留下一些警示,但事实令他感到遗憾。“现在有效的疫苗已经出现,疫情也许就要结束了。人们或许已经准备好忘记这一切并向前看,但那些因为各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导致的问题却不再被提及,这是最令我感到遗憾的事情,甚至令我感到惊恐。”

在他看来,当全球疫情结束后,尽管历史将有迹可循,但人们并不会产生思想上的转变,而我们需要的恰恰就是新的认知。“如果没有新的认知,那么在疫情中失去的生命与付出的精力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我正在列出一个清单,里面包括所有我不愿忘记的事。”在《新冠时代的我们》的序言中,乔尔达诺这样写道。

“我认为在当下,作为一名作者,哪怕是一位虚构文学的作者,在周围的人遗忘并前行的时候,作者也不能随波逐流。作为一个写作者,你应该记住这一切,并将其延续下去,将这些感受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不断挖掘更深层次的认知。这就是我接下来一个月甚至一年的工作——在一切已经看似结束的时候,再回顾当初。”乔尔达诺在线上对谈中说。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