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发展新模式激活文化体验场景 拉动新消费增长
发布时间:2022-11-18
浏览次数:1656

数字技术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给人们带来不少新体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专家认为,“数字+”的发展新模式,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提升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



解锁场景新样貌

目前,场景式文化需求旺盛,“体验”成为文旅消费关键词。例如,集合了线上小程序、AR玩法于一体的沉浸式数字科普,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原创科普研学剧本+沉浸式场景”的模式,推出不少精品线路,其中包括历史文化主题体验线路、自然科普主题户外探险等。

5G融合应用是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例如,中国电信持续探索5G全场景应用,赋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推出“5G+慢直播”“5G+云旅游”“5G+智慧景区”“5G+云展厅”“5G+智慧博物馆”等文旅信息化项目。

“文化产业借助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发展新业态,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从传播角度看,传统文化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为扩展其传播范围、提升传播触达率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式。



催生新业态

防疫期间,不少文化场馆以数字化手段丰富展览形式,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文化大餐,让公众在“云端”畅享文化新体验。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统筹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鼓励引导知名文化企业,联合推出涵盖图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法等领域的数字文化资源库。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永恒说,数字技术在内容建设、展示方式、传播途径、交互手段等方面丰富了用户的文化体验,使数字文化日益融入人民群众生活并成为一种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呈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新特征。

数字化为文化相关企业的转型提供新动能。据了解,浙江打造“浙影通”应用,使影视创作企业感受到许多便利。在创作环节,“剧本医生”通过AI识别和分析技术,帮助企业诊断剧本;在拍摄服务环节,通过打通数据帮助企业解决找演员、找资金等难题,“云勘景”覆盖浙江各大影视基地,为剧组提供360度线上勘景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将促进文化科技不断深度融合,科技渗透到制作、展示、传播和消费各环节,催生文化产业的新产品新服务,从而更好地激发并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拉动新消费

近年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新场景持续增加。根据中国版权协会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已达7841.6亿元,同比增长14.7%。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赵精武说,文化数字化拓宽了文化产业市场空间与消费场景,但保障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也很重要。既要及时填补数字化进程可能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空隙,也要平衡好权利保障与促进产业创新动能之间的关系。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认为,随着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以下几方面将成为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一是依托“新基建”,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服务和应用体系,将有力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利用。二是探索5G、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基础设施与文化产业的商业应用场景。三是加速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四是加大文创领域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如运用全息投影、投影映射、多媒体设备,打造定制化、沉浸式游览体验。“数字化带来的技术便利和手段升级,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内容生产的优化精进、创造创新上。”祁述裕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