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原理:听不见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0-07-09
浏览次数:3336
科学原理:听不见的声音

海豚用头部的声呐系统来进行回声定位 | 图片来源:creation.com

当你走进一片森林里或是下潜到海中时,会觉得世界真安静啊。然而,对很多动物来说,森林或海洋里其实可热闹了,因为它们能听到我们听不到的声音。

这并不是因为那些声音太小了,而是因为它们的频率太高或太低。上期我们介绍过,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就像光波、水波一样,声波也有它的频率,它由物体振动速度的快慢决定,物体振动得越快,声波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听起来越高。像尖叫声、哨声这些刺耳的声音都属于比较高频的声音,但是当声音频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的耳朵就听不出来了,频率太低也同样听不到。人耳能听见的声音范围大约在20~20000赫兹(Hz)之间,1赫兹相当于一秒钟振动一下。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我们称为超声波,低于20赫兹,则叫做次声波。

人类说话的声音频率一般在几百到几千赫兹。不同动物能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也不同,比如前面提到的蝙蝠和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大象、长颈鹿、鲸可以发出次声波。它们不仅能够发出这些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也能听到它们。

动物们会用这些特别的声音来和同类进行交流、发现猎物、躲避天敌,或者用来探路。

蝙蝠和海豚头部的特殊结构可以利用超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当声波遇到某些障碍物时,会像光被反射那样,反射出一部分声音,这种声音就叫做回声,超声波比一般声波更容易被反射,而且能量集中,朝着目标进发的时候不容易跑偏,所以蝙蝠和海豚可以使用它来判断障碍物在哪儿,避免自己撞上去了。在看不清的夜里,超声波就成了它们的“手电筒”。同时,它们也能听到猎物和天敌发出的超声波,好及时出击或躲避。

科学家们向这些动物学习,发明了声呐技术,使用声纳技术的仪器通过发出声波,并接收反射来分析周围障碍物的情况,这在我们很难直接看清的水下尤其有用。渔民们在渔船上安装声呐仪,就相当于拥有了千里耳,可以“听”到来自周围水下鱼群的回声(并非实际听到,而是转化成了图像等信息),再加上声波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固定的,只要知道回声传回的方向和时间,就能定位出鱼群的位置和距离。海洋科考队员们在科考船上安装声呐仪,用来探测水下那些不容易看到或难以深入的区域,比如漆黑的深海海床,从而绘制出这些地方的地形地貌。医学上,超声波还被用来做身体检查, B超检查就是用超声波反射的原理来让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亮相,好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另外,超声波拥有的能量还被用来清洗和破碎物品。

而次声波不容易被反射,能够传播非常远的距离,所以大象们不需要电话,借助次声波就可以实现远距离交流,它们甚至能听到4千米之外的同类的声音!地震发生时地下也会发出大量次声波,在人类感受到地震之前,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会先反应过来,赶紧逃走。科学家们也在利用探测次声波的仪器来监测地震。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听到这些声音,但却学会了如何“看”到它们,并且把它们变成了我们探索世界的得力助手,这一切都离不开大自然“老师”的启迪。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