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朱顶红是啥?鹤顶红?猪五花?
来源:博物
发布时间:2020-08-03
浏览次数:4480

重瓣朱顶红。

准确地说,这不是一个物种,而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身世比较混乱。我挑能说的和大家说说(并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啊喂!

朱顶红的栽培品种  

名字就充满误解

我小的时候,家里就养了朱顶红。或者说,在北京,大部分老人叫它“柱顶红”,发音是四声。

后来我知道了它应该是“朱”字,这就更迷惑了。朱和红意思一样,红顶红?这不是重复了吗?

家人说,这里就有故事啦。

清朝的时候,当官的要带顶戴花翎,最上面的一颗宝珠往往象征地位的高低。朱顶红呢,就是说朱红顶子还会越来越红,是升官发财的寓意。官员文人之间喜欢互赠朱顶红,封建迷信谐音梗大家都爱。

清代官员的顶戴

到百度上查一下,这个说法简直是官宣,比比皆是,看来民间认知由来已久。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我国最早记录朱顶红的书是1933年章君瑜先生编著的《花卉园艺学》,算上记录的“时差”,朱顶红也应当是20世纪初才传入的,基本上完美地错过了红顶子的年代。

单瓣朱顶红品种,花被片6个,雌雄蕊明显  

大名这么不靠谱,小名总该靠谱了吧?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朱顶红俗名又叫红花莲、华胄兰、百子莲、孤挺花等等。这里面也有不止一个误会。

百子莲是百子莲属的,孤挺花是孤挺花属的,而朱顶红是朱顶红属的。虽然长得有点像,但不是一类。

真的百子莲

命名这样乱也不是没有原因。

一来是老百姓望文生义指鹿为马,二来学术界也存在争议。孤挺花属和朱顶红属长期以来地位迷幻,有的学者认为这就是一个属,有的认为应当分开。

第三呢,朱顶红属的同志吧,确实也比较喜欢拈花惹草,和同为石蒜科的隔壁属——孤挺花属、文殊兰属、君子兰属等等都能杂交成功,很多商品品种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不清楚了。

早来一步被鄙视

朱顶红是原产中、南美洲的植物,自然种大约70多个,栽培杂交的那就数不清了。1725年,欧洲的船队到达西印度群岛,这类植物才第一次被全世界认知。

和大发现时代的很多植物一样,最早发现的朱顶红叫“女王朱顶红”,用来表示对英女王的敬(liu)意(xu),也就是现在的短筒朱顶红。之后的两百年,朱顶红逐渐被人移栽到了欧洲、日本乃至中国,成为了全球性的花卉。

文章前面提到的孤挺花属源自非洲,分子生物学的证据也证明了它们和朱顶红属不是实在亲戚,应当分成两个属。

真的孤挺花

在20世纪初,第一批进入中国的朱顶红主要是两个种——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和花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

这两种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正,红,挺,简约,在后几十年在中国广为传播,也衍生了不少新品种。

典型的“土朱”

二战以后,杂交朱顶红的技术在欧洲突破性地发展了起来,朱顶红的花开始越来越花,越来越大,越来越重瓣。

这些源自蕾宝朱顶红和帕蒂朱顶红的品种在上世纪末逐渐进入我国,被朱顶红爱好者称为“洋朱”。而早来几十年的品种叫做“土朱”。其实土朱也是外国来的,不过来早了一步,就被时代落下了。

洋朱长得比较现代

在朱顶红爱好者的圈子里,土洋之争一直存在,一派认为先来的才是正宗嫡传,后来的都是妖魔邪祟;一派认为洋朱丰富多彩,土朱单一又傻气。

其实,这就只是审美上的区别而已,和现在粉cp一样,爱到深处,就站队了。

重的未必都是瓣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土朱简约内敛,更符合我国的传统审美,但是花更大更多的品种才是时代审美的主流——杂色重瓣的和小花细瓣的朱顶红,是市场的宠儿。

细瓣朱顶红品种——奇科

在朱顶红面世的前两百年里,虽然栽培种不少,但始终没出现重瓣的品种。

1937年,在巴西发现了野生的重瓣类型的朱顶红,这让园艺学家非常兴奋。通过选育杂交,重瓣的品种多了起来。

值得高兴的是,重瓣这个特性是显性遗传的,很容易在后代身上表达出来。而香味这个特性在朱顶红的基因里就是隐性的,即使亲本是香的,后代也基本不香,除非是两种香的亲本来杂交。所以,重瓣的朱顶红越来越多,香的朱顶红在逐渐消失。

一个重瓣品种的朱顶红

如果细致观察,你可能会发现本文配图里的单瓣朱顶红和重瓣朱顶红有一个显著的区别——重瓣品种的花蕊似乎并不明显。

这正是朱顶红选育的一个关键。

朱顶红虽然也有花瓣(其实应该叫花被片)瓣变的品种,但最主要的重瓣原因是雌雄蕊的瓣化。在植物学家看来,花瓣、萼片、雌蕊、雄蕊都是叶的变态,只不过各具功能了而已。既然同宗同源,互相变变也没啥大不了。有的花蕊突变成了花瓣,偏巧这个特性又是显性的,所以就保留了下来。

这种现象不仅朱顶红有,我们之前介绍过的芍药,也是瓣化大户,甚至有一层花瓣一层蕊,再一层花瓣的品种,花蕊形成了整个花朵的腰带,

在园艺学上,这叫金环型芍药。

金环型的芍药品种

细看朱顶红的重瓣品种,你会发现靠中心的花被片往往和外圈的花被片不同,常常带点钩,与单瓣品种的雌雄蕊形状一致。甚至有的“花瓣”上还有花粉,这些都是瓣化的证明。

中心的花被片明显是瓣化来的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