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限糖防龋 吃糖也要讲科学
来源:科普时报
发布时间:2020-10-01
浏览次数:2268

今年的全国爱牙日提倡均衡饮食限糖减酸,洁白牙齿灿烂微笑。那么,如何科学吃糖,预防龋齿呢?

儿时,家长都会告诫我们“少吃糖,吃糖长蛀牙”。于是关于吃糖与蛀牙的种子就此在人们的意识里生根。人们会认为不吃糖就不得龋齿。但你是否会疑惑,为何身边不吃糖的小伙伴也会长蛀牙,而有些爱吃糖的人却可以拥有一口健康亮白的牙齿。是不是吃糖一定会得龋齿,或者为了避免得龋齿不要碰糖呢?

 

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

 

糖,不仅仅是指我们平时所吃的各种硬糖、软糖等糖果,而是糖类物质的总称,它是人体三大主要营养素之一,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糖供给人体的热能约占人体所需总热能的60%~70%。其由碳、氢、氧元素构成,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蔬菜中的糖和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类中的淀粉。游离糖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尽管其常给人以“天然”和“健康”的印象,但也是游离糖。由于完整水果中的糖由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消化过程更缓慢,所以新鲜完整的水果即便含糖也不易致龋,但水果打成果汁后成为游离糖,其致龋性就会增加。

另一种游离糖是指在食品生产、制备、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及糖浆,也称添加糖。添加糖不仅存在于饮料、糖果、蛋糕、饼干、甜点、蜂蜜、糖浆、蜜饯等甜味零食中,还可能隐藏在似乎“不甜”的加工食品中,如番茄酱、酸奶、咖啡、膨化食品、芝麻糊、核桃粉、话梅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市售婴儿食品是高度加工的产品,添加糖含量高,因此要警惕无意识中吃进去、喝进去的添加糖。

 

游离糖跟龋病的发生有关

 

那么这两大类糖都跟龋病的发生相关吗?答案是N0!

多项研究表明,游离糖跟龋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世界卫生组织(WHO)成人及儿童糖摄入指南建议,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要将游离糖的摄入量减少到总能量的10%以下,若是有条件,建议进一步减少到5%。游离糖摄入量的减少可有效降低龋病发生率。需要注意的是,淀粉是复合糖类,在口腔水解后可产生葡萄糖,如松饼、各类甜饼干等也要尽量减少摄入。

另外,有些糖的衍生物,如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等)不仅不会导致龋齿,咀嚼含糖醇类产品,如口香糖、硬糖等反而会有利于龋病的预防。

因为糖醇类不会被细菌酵解,便不能产酸,这就是为何糖醇类不致龋原因。

 

吃糖为什么会导致龋齿

 

龋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慢性、进展性疾病。发生龋病的牙齿称为龋齿(蛀牙)。龋病的发生是细菌、食物、宿主、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口腔中天然存在多种细菌,其中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等可以酵解游离糖,在我们摄入游离糖之后,被口腔中的细菌酵解开始产酸,口腔环境的pH值(酸碱程度)从中性迅速下降到5.0甚至更低,从而导致牙齿硬组织的脱矿,若不及时清理口腔中存留的游离糖,牙齿便会在酸性环境中持续性脱矿,导致牙齿硬组织结构被破坏,进而形成龋洞。

(作者供职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预防科)


1、点击报名公益活动、观鸟节活动、科普活动
2、点击了解深圳科普推荐科普图书
3、点击报名夏令营、研学营活动
4、深圳科普新奇特
商品
5、科普培训课程
6、深圳科普各种比赛欢迎参与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