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双手过膝算啥,这种动物的胳膊长到影响走路
发布时间:2020-10-20
浏览次数:3534
每年的10月24日是“国际长臂猿日”(International Gibbon Day),在它们身上能找到不少我们人类的影子。从西南门进入北京动物园向右转,从水獭馆与两栖爬行动物馆之间的小路向北走,到右手边的灵长类动物展区再右转,就来到了长臂猿馆。
这里展出的是北白颊长臂猿,这个名字显然是来源于雄性的面部特征。它们的面颊两旁从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块白色的毛,显得很俏皮。雄性全身的体色都是以黑色为主,杂有些许不明显的银色毛,在头顶上有隆起的冠毛。雌性的体毛主要为橘黄色至乳白色,脸部、手掌、耳等部位呈黑色,头顶上有一块近似梯形的暗褐色冠斑。

长臂猿是我们的近亲,因此它的面孔值得我们仔细端详:在其略呈卵圆形的脸部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棕色眼睛,还有前端呈鹰钩状的扁平鼻子。它们的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它的牙齿的数目和人类一样,都是32枚,但它的犬齿较长而且呈尖刀形,张开嘴时我们就可以看到。而不容易看到的前臼齿上有双尖,第一枚下臼齿呈扇形,上臼齿上面具4个尖,下臼齿上面则有5个尖。它们脸上的表情非常丰富,能表现喜、怒、恐、惊等多种复杂的情感,这些需要我们在参观时细心地体会。
下面该让我们隆重地推出它赖以成名的“长臂”了。它的前肢的确特别长,两臂伸开时可达1.5米左右,真是名不虚传!北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两条灵活的长臂和钩形的长手,使其穿林越树如履平地,无论觅食、玩耍、休息、求偶、生殖、哺育幼仔等全部在树上进行。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运动方式,它们的肩部两侧变平,而不像猴类那样较为宽阔。它们的腕关节被可以向任何方向移动的软垫所分离,在荡越和改变方向时不需要转动身体,既能节省能量又具有惊人的灵活性。行动的时候,它们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它们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雌性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蜓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北白颊长臂猿轻易不到地面。不过,当它们偶尔到地上行走时,却也十分有趣而颇具观赏性。北白颊长臂猿实际上是一种体型纤小的动物,同人类一样没有尾巴,体长仅有半米左右,体重不过5-10千克,站立起来身高也不足1米。
但是,大家还是要注意它们的双臂,两手下垂几乎可以触到地面,因此在走路时两臂时而弯在身子两侧,身体东摇西晃像个醉鬼。时而双手举过头顶,像投降的姿势一样,更显得滑稽可笑。尽管如此,长臂猿却是唯一一类能用双腿直立行走的类人猿。
在野外,北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的90%以上。在动物园里,以它的野外食物为参考,饲养员会根据饲养个体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妊娠、哺乳等,合理调配食谱。其中主食以时令蔬菜、水果为主,包括胡萝卜、黄瓜、油麦菜、葡萄、苹果、木瓜等,还要提供桑叶等整枝树叶供其选择。另外还有熟毛豆,鸡蛋、活面包虫等作为日粮蛋白补充,以及颗粒料、面包、坚果等来满足其不同生理时期的营养需求。饮用水也是必须的。北白颊长臂猿喝水的姿势很有趣,经常是用一只手挂在树枝上,将另一只手伸进水中,然后从手指缝里吸水喝。或者用后肢钩住树枝,倒垂下来用前肢触地,伸着脖子喝。北白颊长臂猿一般过着“一夫一妻”及其子女在一起的家庭式群居生活,在这种小规模的群体中,成年雌性是家族的“领导者”。在野外,群体有领域性,每群所占领地的面积大约为5平方千米,觅食、睡觉、活动的地点都较为固定。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仅稳定,一般也很和睦,互相爱护,共同防卫敌害。

北白颊长臂猿每两年才能生一胎。一般在冬季前后发情交配。雌性的怀孕期约为7个月,怀孕后依然同群体一起活动。3-4个月后腹部微有隆起,随着胎儿增长,腹部逐渐增大,日常行动也变得比较谨慎小心,但直至分娩依然随同群体在一起。幼仔2岁时就能自己生活了,但仍不离开群体,直到6岁左右,接近性成熟时才慢慢脱离群体,独立生活,寻觅配偶。


长臂猿与动物园其他大多数动物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可以让我们欣赏它的歌声,这也是动物叫声中最优美和特殊的声音。它的喉部长有喉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性的“独唱”、雄性和雌性的“二重唱”和所有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这种习性既是群体内互相联系,表达情感的信号,也是对外显示存在,防止入侵的手段。

长臂猿是四大类人猿之一,也是我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隶属于长臂猿科,在世界上共有20种。它们的体形大小和毛色各有不同,集中分布在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的大陆及岛屿上的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其中产于我国境内的共有6种,即西黑冠长臂猿、东黑冠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白掌长臂猿和天行长臂猿。后者原来被认为属于东白眉长臂猿,但近几年我国学者依据高黎贡山的种群所独有的特征将其认定为独立的物种。除了北京动物园,我国仅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深圳野生动物园等少数动物园中有长臂猿展出,而且大多数都是北白颊长臂猿。不过,北白颊长臂猿在我国野外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在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曾有过记录,但从70年代起就已经逐渐绝迹了。事实上,随着近代人类经济活动领域的扩大,原始森林不断被开发,加上仍然不断的乱捕滥杀,使长臂猿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小,数量显著下降。目前我国所有长臂猿的野外数量加在一起也不足1500只。它们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均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本文所有长臂猿的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本文作者:李湘涛,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鸟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动物学会理事。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深圳科普月】,了解更多科普月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