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普:-全景声再现丝路花雨的音乐世界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张文虎
发布时间:2020-10-23
浏览次数:1375
人文科普:-全景声再现丝路花雨的音乐世界

 

中秋节和朋友相约去阆中度假。阆中古城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典型范例。阆中民居院落鳞次栉比,青瓦粉墙;或坐北朝南,坐东朝西,纳光避寒;或靠山面水,接水迎山,藏风聚气。

午夜时分,朋友们落座嘉陵江畔,饮酒对歌,谈天说地,说起李淳风对气象学的贡献。他将风的4个方位发展到了8个方位,获得八风之名。同时,他把风力定为动叶、鸣条、摇枝、堕叶等8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这让我们联想起遥远的敦煌,无翼无羽的飞天们应风而起,演绎着让人魂牵梦绕丝路花雨。

凡是去过敦煌的莫高窟的读者一定会对挥舞彩带的飞天有所了解。飞天来源于印度,插图为公元初年北印度马图拉地区的一幅雕刻,这是一种常见的双飞天,描绘佛说法时,天人奏乐散花的场面。

舞蹈电影《丝路花雨》讲述了英娘和父亲神笔张悲欢离合的故事。在唐代的河西走廊,神笔张救起波斯商人后不久,英娘被匪徒劫走。英娘被迫学艺,伴随呵责声和鼓乐声,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歌舞伎艺人。

五年后,戏班子来到敦煌市集,英娘翩翩起舞,博得了观众的喝采,也因此和父亲再次相聚。在莫高窟内,女儿婀娜多姿的舞蹈,激发了神笔张的创作灵感,绘出了敦煌壁画中的旷世珍品《反弹琵琶伎乐天》。

这部电影取材于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属于《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伎乐天翩翩起舞,举足旋身,反弹琵琶,瞬间动势,让人惊羡。

飞舞的彩带,摇曳的衣摆,惊艳的舞姿,曾经的乾闼婆与紧那罗,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界乐神,来到中原后,变成了美轮美奂的敦煌飞天。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飞天数量众多,时间跨度也很长,从早期的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到隋、唐、五代再到宋朝都有大量作品诞生。历时千余年的飞天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点,是世界民族艺术的瑰宝。

隋代莫高窟的飞天创作最为旺盛,其飞天种类美且众多。隋末390窟四壁上层共绘53铺说法图,中层和下层共绘60铺说法图,与一部全景电影无异。四壁上沿的飞天绕窟一周,共计38身,奏乐持花,风姿各异。

常书鸿探讨飞天的演变,季羡林探讨敦煌的地位,张大千探讨人物的形态,在此,我们要探讨壁画的声音。

敦煌莫高窟共有与音乐相关的洞窟 240 个,约占一半。各类乐队490组,乐器44种共四千余件。拉弦、弹拨、吹奏、打击4大类乐器齐全,中西乐器融为一体。这是一座歌舞史和音乐史宝库。

音乐壁画不仅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写照,也是画匠的美好想象。敦煌壁画用斑斓的画面,让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永存于世。音乐带来的欢愉存于隽美的壁画中,也存在于全景声的想象中。

杜比全景声是由杜比实验室研发,2012年发布的全新影院音频平台。它突破了传统意义5声道或7声道的概念,能够结合影片内容,呈现出动态的声音轨迹,营造出由远及近的音效。配合64个顶棚音箱,实现声场包围,展现更多声音细节,改变了观众的观影感受和体验。类似的技术还有DTS的X临境音。

想象一下,全景声可以在空间中依对象自由移动,配合众飞天旋转升降,再现了自然而真实的动态音效场景,配合悲欢离合的故事,加上散花撒香特效,一定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4D契合。

390窟的飞天组成了飞天乐队,正好和一个小型交响乐队相当,他们的不同主要是乐器位置和配置的不同。传统的立体音响足以再现交响乐的旋律和思想,但是难以再现飞天曼妙的动姿和声音的神迹。全景音这一技术的基础来源于人的双耳效应。双耳效应导致人们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声音产生了方位和强弱的差别感觉,对周边声音感觉的综合,形成声音的立体感。这好比人类双眼的视差导致了形象的立体感。

用单一音箱播放出来的音乐,听起来只是从一个方向来的混合声。为了获得立体感的乐声,我们必须采用双声道录音,再用两个喇叭分别放出两个声道录下的声音。这就如同置身于音乐厅里一样,我们的耳朵分辨各个乐器的位置、声音的轻重和高低,因而获得了丰满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无论是阆中的风声浪声和雨滴声,还是敦煌歌声琴声和欢呼声,唯有人类的自由想象最具有创造性。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