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给大家两件藏品,请赏析。
第一件,鼓形褐黑釉瓷暖砚。砚直径20cm,高5cm。砚身着褐黑色釉,光亮溫润。砚面砚底无釉。圆形砚堂稍外凸,开有半月形水口,腹中空。砚底圈足內深外浅,形似水盆。胎釉相接处见火石红。砚有使用过的岁月感。砚腹可注热水,以保障寒冬里砚堂墨液不冻结冰。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感人的暧心关怀。
第二件,鼓形青花瓷暖砚。砚径28cm,高12cm。鼓身上釉,绘青花番莲缠枝纹饰。砚面无釉,砚堂微外高,上部开口一小圆孔,腹中空。砚底中心有口杯大小施釉双圈“大明年制"四字款识。砚底其他地方无釉,火石红色重面大。该砚青花发色好,沉稳庄重,光泽温润。使用痕迹明显,有岁月沧桑感。
这两件藏品都是我购自古玩市场,花钱不多。第一件,1985年购于成都市,60元;第二件,1996年购于北京潘家园,110元。砚是我国独有的研墨调色器具,被称为“文房四宝"之一。在我国的文明史上,对推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和纸、笔、墨一样发揮了重要的作用。
砚具有“性能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留千古而永存”的特性,加之历代文人雅士喜好影响,从单纯的书写具变为富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誉为"四宝"之冠。砚是一个具有数十品种和纷繁形态花色的庞大家族。有金、银、铁、铜、陶、瓷、玉、石、漆、纸、骨、殒石、化石、砖、瓦等材质。实用和欣赏是砚的两个本质特征。
瓷砚只是砚家族的一个品种。它最早出现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的?许登云先生长期从事砚业工作,应出版社之邀,就中华石砚这一课题进行调研,成果编辑成《中国砚台全书》 。他在书中写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制瓷业的迅速发展,陶瓷砚大量涌现,其形制以三足以至多足的圆盘砚最为典型,这也是隋唐辟雍砚的前身。西晋的瓷砚,常见纹为网格圆珠子纹,有的还在砚盖上饰以动物形的水盂盖钮。东晋南朝的瓷砚大多素面无纹饰……南朝有的圆盘多足瓷砚,整体造型有如莲花座,似乎也受到佛教的影响”。蔡鸿茹、胡中泰主编,启功题笺,山东教育出版社出书《中国名砚鉴赏》也佐证了许登云之说。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原副理事长)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