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普:在太空睡觉有哪些新奇体验?
发布时间:2020-11-09
浏览次数:2280
理论上,航天员可以以任意睡姿睡觉,但实际上,在太空中睡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舒适。

 

image.png

 

航天器在太空中运行时,由于受到远远小于地球上的重力,因而所处的环境被称为微重力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是呈飘浮状态的,理论上航天员可以以任意睡姿睡觉,但实际上,在太空中睡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舒适。

 

下面就来跟大家说说,“太空睡觉”那些事儿。

 

航天员睡觉时会钻进一个用带子或拉链与舱体结构连接的专用睡袋中。这么做不仅能够促进航天员的睡眠,还能保护航天员的安全。这是因为,有的航天员无法适应漂浮,觉得四肢脱离了躯干,导致失眠,甚至需要吃安眠药辅助入睡。而将睡袋固定在一定区域内,能使航天员的身体紧贴舱体,仿佛躺在自家床上,睡眠状态更接近地面,睡眠质量就有保障了。

 

同时,在太空中睡眠时稍有活动,甚至呼吸也会让航天员漂浮起来,如果没有固定位置,就会有碰到其他航天员、仪器设备或者舱壁的可能。这样不仅不利于睡眠,更加不利于航天员的安全。

 

此外,航天员在睡觉时还需要用弹性束缚带将头固定在枕头上。手臂无论放在哪都需要束缚,不然可能在睡得迷糊时,看见怪物向自己飘过来。别怕!这极有可能只是自己的手臂。

 

尽管航天员每次可以持续睡眠7小时,但在太空环境中会经历比地球上更为频繁的日出日落。例如,神舟飞船中每24小时就会经历16次日出日落。每当太阳升起或落下,阳光照进舱内,航天员很难睡得安稳。因此,一副遮光性强的眼罩就必不可少了。

 

航天员在睡觉时,必须保持头部,特别是口、鼻有良好的通风。因为,在微重力环境下没有自然对流,航天员睡觉时呼出的气体会滞留在头部附近,渐渐地,空气不再新鲜。这些气体有可能被再次吸入,影响航天员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所以,一定要保证通风,形成人工对流,保证航天员睡眠时呼吸顺畅。

 

那么,航天器中有卧室吗?这个问题需要从飞行任务的要求上来考虑。例如,在我国神舟五号任务共计约21小时的飞行中,航天员杨利伟只在座椅上进行了短暂的睡眠。在神舟九号任务中,三名航天员留下一人值班,两人在天宫一号的睡眠区休息,隔离干扰。在天空实验室以及国际空间站中,出现了类似卧铺的床铺以及私密的单间,但航天员仍需睡在固定在卧铺上或者墙壁上的睡袋中。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航天科普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已获得授权)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人工智能】,了解更多人工智能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