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科普古时候的地图及测绘方式,部分故事情节设定属于杜撰哦。
我「欧阳羞羞」,生在南宋的平江府,也就是苏州,正要前往临安府杭州。但是,我是一个十足的路痴,这趟路程要如何走才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邻居说文庙的石碑上刻有平江城图,也许可以帮助我出城,于是,我来到了平江城的文庙。
苏州文庙中的南宋石刻《平江图》
我带来了纸笔,誊画了一份平江城图,准备带着它在路上辨别方向。这份城图比我想象中还要详细,图中城廊、道路、河流水系、街道、官署、庙宇、园林、作坊以及城外的山脉,一目了然。
《平江图墨线图》图中各部分都是按比例绘制,对城市的规划,房屋买卖交割有很重要的作用。
按着图中的描绘,我成功到达城外。不过,面对荒凉的田地,我再次不知如何行走。这时,一个小贩迎了上来。
他先从口袋里掏出了指南鱼,倒上一碗水“我可以帮您指南!这指南鱼,使用时,只要把它漂浮在水中,鱼嘴就会指向南方!”小贩介绍道,制作指南鱼时需要先将薄铁片剪裁成鱼形,放在炭火中烧红,待烧红以后取出,让鱼尾正对北方,在水盆中蘸水,然后用密器收藏,全部完成后才能成功指南。
从现代的物理学角度看,烧红的铁片内部分子处于比较活动的状态,使铁分子顺着地球磁场方向排列,达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这种排列较快地固定下来。
中国科技馆【指南鱼】,北宋《武经总要前集》记载了指南鱼的制作及应用。
见我十分感兴趣,他又向我手中塞着地图,“您再看看舆图,也就是地图!古时地图的方向多为上南下北,现在随着建筑丰富,图上方是东西南北或更多方向的我这都有!”
“我们使用得最多的图,是根据标志物画的地图。这种图首先把县城画在中心,然后再把县城附近的山川河流,相对于县城在什么位置、大小如何,用特定符号表示出来,最后再把县城与山川之间的道路绘制出来即可。比如各处的县域图、关隘图就是这种形式。”
小贩说:“不过,我们可不能卖关隘图,我们卖的图一般是老百姓根据自己经验画出来的。”我挑选了一番,买下了一张图。这种地图清晰易懂,虽然精准度差了点,却将路上能遇到的房屋山川都画了出来。辨别了南北方向后,我继续踏上行程。
走着走着,后方咚的一声清脆鼓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定睛一看,是远处一辆带有鼓的车发出的。
鼓车走近,我与随车老伯攀谈,他说他们在为绘舆图测距离,这便是测距工具记里鼓车。说起测绘方式,先人最开始一般用步子量,后来,也用绳子或者尺子,到了如今的宋代,「水平」、「望尺」、「干尺」这种测量高差的工具更是多了起来,这记里鼓车,从汉代前就存在,舆图称号的由来,也是因为车的底座叫做舆。
我跟随着记里鼓车前行,发现差不多它每行走一里会敲鼓一次。其实,这是由于它的机括原理实现的。
中国科技馆根据《宋志·舆服志》复原的【记里鼓车】模型。
记里鼓车结构图
鼓车车轮带动大小不等的若干齿轮,当车轮走满一里时,其中的一个车轮恰好转动一圈,拨动木人去打鼓,这种原理可谓是减速齿轮及计速器的始祖。
平江城与临安府都是临水而建,按照计划,走过一段旱路之后,我将沿京杭运河坐船南下直达临安府。
然而对于上一份地图来说,水路早已超出内容范围,还好,摆渡的船家给我推荐了另一种地图,根据水路、道路、海洋航线为基准的地图。
船家介绍道,画这种地图需要人坐船沿河而下,见到什么就绘下来,先画一条河流,再添加两边的山川、城池等等。有意思的是,热闹的地方就难免被画得大了些,人少的地方就被画得小了些。
大型的水路地图都有河道官员专门绘制,内容丰富,艺术性也很强,但是当时的百姓是接触不到这样的地图的,民间流传的多是平民根据自己经验而绘制的地图。
拿着水路地图,身处于船上,沿河而下,才真正体会到这种地图,可以说就是一套游记,以作者所在的位置为中心,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十分生动详细,有山画山,遇岛画岛。
边游船边享受美景,数天后,我顺利抵达了临安府。并没有想象中的迷路在荒野,相反,多样的地图不仅能为我指路,甚至还让我在图上领略了江山的美景与辽阔!
如果生活在古代,没有了智能手机导航,也没有精准的行政地图与地势图,我们会迷路吗?在宋代,看来是有办法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其实除了通俗易懂的“地图画”,古代也有依据客观现实绘制的地图。比如运用【计里画方】的办法画的《禹迹图》。
自宋代之后,元朝地图小范围精度越来越高;明代西方地图投影方法传入了中国;清朝上北下南逐渐成为地图统一模式,出现了标注经纬度的地图……
古时地图技术在日益发展,但实际上更多的却是官方掌握着资源,其实平民百姓出门,看太阳方向、问路才是最普遍的办法,精准度不高的“经验地图”有时也能帮助到他们。如果你回到古代,学会如何认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