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普:中国首例“添宫宝宝”诞生,进步还是争议
发布时间:2020-11-21
浏览次数:1760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可可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019年1月20日18点19分,中国首个、全球第14个“添宫宝宝”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出生。为大家解释一下,“添宫宝宝”就是在移植子宫内孕育出的宝宝。
  早在2015年11月20日,同一团队曾实施中国首例人子宫移植手术,成功将母亲的子宫移植给女儿杨华(化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机能恢复和器官功能确认后,医疗团队将早先保存好的来自杨华和丈夫的受精卵植入了移植后的子宫中,并于近日成功诞下健康婴儿。那么,人工移植子宫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项研究目前的发展状况大致是怎样的?今后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呢?
  /var/folders/mb/06zknl3j1slftfh9b2yyqt_r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20190123171158810.jpg
  在移植子宫中孕育的婴儿生后第二天,来源:观察者网
  人工移植子宫:不孕不育迎来曙光
  受惠于辅助生殖医学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目前通过体外受精方式产下的婴儿已经占到4%以上,这为无数被不孕不育困扰的夫妇带来了福音和希望。而对于因天生子宫缺陷等异常造成的子宫性不孕女性,如果希望拥有与自己存在血缘关系的后代,目前只能通过代孕和子宫移植的方式来实现。
  
  子宫性不孕症分类
  子宫性不孕群体大部分为苗勒管发育不全综合征(MRKH)患者,这是一类在苗勒管发育过程中变异而出现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大约为1/4500。该综合征将会导致子宫丧失、阴道上部发育不全等后果。但苗勒管发育不全的患者性激素水平正常,乳房、阴毛发育等第二性征皆与常人类似,且卵巢完整,排卵通常能够正常发生。由于生殖器官在幼年、童年阶段发育迟缓,因此患者一般进入青春期后才能确诊。
  虽然代孕从技术角度而言并不复杂,但是由于存在诸多的伦理、社会乃至法律争议,为绝大多数国家所禁止。因此,利用子宫移植来帮助不孕女性产下自己的后代,就成为了目前辅助生殖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近年来器官移植技术的最新进展,如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组织体外保存技术,解明排异反应机理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开发等,都为子宫移植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子宫移植与后续受孕产子,充满挑战的前沿科技
  子宫移植的目的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器官移植,脏器不仅要保证在体内良好的生存性,更要满足以诞下健康后代为目的的功能性。因此,子宫移植在临床应用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其中包括医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问题等等。即便只关注医学领域,也有无数需要克服的难题。
   
  
  子宫移植术示意图
  与肾脏、肝脏的移植手术不同,子宫无需伴随接受者终生,完成使命后即可摘除。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被植入身体的子宫实际上会一直与接受者机体发生排异反应,必须坚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而长期服用类似药物对身体也确实存在一定副作用。
  不过,子宫移植技术距离建立统一的标准手术技法仍然相当遥远,毕竟该技术到目前为止才诞下了14名健康婴儿。其次,移植后子宫的血流评价方法、排异反应的诊断标准、免疫抑制剂的配方、子宫虚血再灌流的对策、子宫免疫机理的解明等等具体问题仍然困扰着医学界。虽然有大量接受肾移植手术后女性健康产子的案例表明,目前通用的免疫反应抑制药物在肾移植的情形下相对于胎儿来说是较为安全的,但子宫移植案例中,免疫抑制剂是否会造成胎儿畸形还有待大量实验研究。
  子宫移植术的发展历程
  大约在2000年前后,各国科学家已经开始在小白鼠身上探索子宫移植的可能性。2010年左右,猪、羊等非灵长类哺乳动物子宫移植的案例已经有所报道。虽然普遍被舆论认为基础研究准备不够充分,但沙特在2000年就开始了第一例人类子宫移植实验。器官接受者是一位由于六年前产后大出血而摘除子宫的26岁女性,器官提供者是46岁女性,她的卵巢功能存在异常,子宫良好。移植进行后,虽然在接受者身上已经观察到了两次例假,但由于移植后的子宫在腹腔内固定不足,99天后子宫发生脱垂,形成血栓并引发子宫坏死,不得已只能进行了摘除。
  2011年8月,土耳其进行了全球首次来自死亡器官供体的子宫移植术尝试,提供者为遭遇交通事故的22岁脑死亡女性,而接受者为利用肠管进行过阴道再造的21岁MRKH患者。术后20日出现第一次正常行经,没有显著排异反应,且月经规律。然而,2013年4月植入冷冻胚胎后,发生早期流产,到目前仍然没能成功诞下后代。
  全球第一例利用移植后的子宫产下婴儿的案例于2014年10月在瑞典完成,接受者为35岁的MRKH患者,提供者为61岁后闭经的女性亲友。初次胚胎移植后即成功着床,期间有轻微排异反应。在孕后31周时,由于母亲确诊妊娠性高血压而提前进行了剖腹产,并成功诞下一名1775克的婴儿。
  截止2017年12月15日,全球共计完成子宫移植手术39例,成功诞下11名婴儿。这39例子宫移植术中,有10例的子宫供体为死去女性,美国、捷克、土耳其医疗团队均进行过类似尝试。
  
  子宫移植目前的临床应用案例统计
  相对于健康人,以死者作为器官供体来源的可能性更大,同时也避免了活体器官提供者遭受手术之苦。因此,类似的手术案例更加值得借鉴和推广。上面已经提到过土耳其在2011年的失败尝试,在那之后直到2017年底,巴西圣保罗大学的医疗团队才完成了全球首例移植子宫来自于死者器官,并成功诞下婴儿的临床案例。
  2016年9月,一位45岁脑死亡女性的子宫被成功植入到了器官接受者体内,之前,这位45岁妇女已经有过三次生产经历。进行子宫移植术之前,为了防止术后卵巢功能受到影响。医疗团队将接受者女性的卵子从卵巢中取出,在体外进行人工授精,作为受精卵冷冻保存。移植手术7个月后,将受精卵植入该子宫,胚胎发育36周后以剖腹产方式产下一名健康女婴。当时植入的子宫也在胎儿分娩完成后从接受者体内摘除。
  在巴西完成的这例子宫移植手术,成本与肾移植处于类似水平,大约为8万美元。根据巴西医疗团队的说法,这一费用目前略低于代孕。来自死者捐献的器官,很好的规避了目前存在的伦理和法律风险,在技术的可行性方面也远超活体摘取捐献者子宫,因而受到各国重视。
  
  子宫移植领域目前面临的课题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子宫移植
  西京大学完成的这项中国首例移植子宫产下健康婴儿的手术,在全世界也处于前沿、先驱行列,理应获得我们的掌声和尊重。而关于子宫来自孕妇母亲的伦理争议也显得非常幼稚,毕竟这项技术在国外的主要器官来源就是家族中的女性至亲。
  子宫移植术为先天性子宫畸形导致的女性不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这项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为医学领域的整体进步做出贡献。面对新生事物,我们应该拿出足够的勇气去予以尊重,而非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批判。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人工智能】,了解更多人工智能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