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普: 回家就和父母吵架 如何克服这种“水土不服”
发布时间:2020-11-21
浏览次数:1887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日出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彩虹合唱团又双叒叕火了,一首《春节自救指南》成了2017年的第一首神曲。
  当千军万马踏上回家路的时候,我们来聊聊春节回家的“水土不服”和应对之道。
  改
  哪些人会选择离乡
  回到故乡感到的格格不入,可能在离家之前就埋下伏笔。实际上,除了客观原因,价值观、性格等个人因素对于是否选择漂泊起到重要影响。
  人类的价值观和性格表现在个体的方方面面,也是行为的动机。在成年后,决定在哪里生活、工作也可能跟个人价值观有关。
  在国外的研究中发现,持有国际主义、重视自我成长和解放的子女,会搬到离父母家、离故乡更远的地方。比起守在父母身边的人,离开家乡的人开放性更高(独立思考、更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移居大城市的人宜人性更高(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重视合作),而情绪波动大(神经质高)。
  根据我国对于流动农村人口的调查,流动的农村人口与常驻的农村人口在性格方面有明显差异:农村常驻人口更为保守、内向,而流动人口焦虑性更高。
  总结而言,离开家乡的人更加独立自我、喜欢冒险;而留在家乡的人更加传统保守、重视家庭。性格和价值观的不同自然也导致了归乡者与留在本地的人之间的差异与矛盾。认识到彼此的差异、并能尊重这些差异,是克服矛盾的第一步。
  家庭时差
  对于常年漂流在外的游子,春节的时候渴望回家,但是真正回到家又会“水土不服”:由于过年放假,日常生活作息被打乱、很多人的睡眠有了大变化:再不用一早起床挤地铁、睡到日上三竿才是回了家。这样的变化,使得过年前后需要不短的时间来“倒时差”。
  但是心理上的“时差”更难克服:由于异乡和故乡在生活习惯、观点、人际相处模式等等方面的不同,让久居异乡的人已经适应了他乡文化的人,回到故乡的模式下,会产生很多不适应。有人称这种从异乡到故乡的不适应,叫做“家庭时差”。
  长期生活在外地的成人子女跟留在故乡的父母存在“时差”。从毕生发展的角度,父母和成年子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着不同的核心冲突。从文化变迁的角度,生长在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子女和父母存在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主要发生在六个方面:(1)沟通和交流的方式;(2)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3)抚养子女的方式和价值;(4)政治、宗教、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5)工作态度和方式;(6)家庭观念和标准。
  如何“求同存异”是父母和子女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跟一般意义上的时差一样,两地的差异越大、不适感越显著。规律的饮食、作息,按照当地的习惯安排时间都可以帮助克服生理时差。同样的策略可以用在克服“心理时差”上:在保持自己习惯、根据环境做出调整。
  如何克服“水土不服”
  父母和成人子女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类型:和谐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很亲密,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好坏参半型(父母为子女/子女为父母,提供很多物质支持,同时也有很高要求)、强制型(只是处于“亲情连接”的保持联系)、情感型(只有情感支持、没有实际帮助)、不和型(以矛盾冲突为主)。不同的关系类型也有不同的沟通相处模式。
  由于教养传统、实际需要和惯性,中国父母与子女之间“好坏参半型”最多:作为一个家庭单元,父母与成人子女相互支持、也相互所取。随着来自父母的“帮助”(尤其是经济和实际帮助)增加,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也会增加。不少父母认为自己有权力也有义务参与子女的生活、为他/她的生活提(zhi)供(shou)建(hua)议(jiao);而子女则可能在接受父母帮助的同时,高估了自己“独立性”,不希望受到限制。
  在任何一种关系中,了解和评估双方的投入和需求都至关重要。
  在与父母相处时也是如此。
  但与父母相处又和普通人际关系不同,血缘的纽带无法割裂。从子女来说,要对父母有理解和包容。和父母(或其他家人)相处,诚实、诚恳、关爱、尊重是基本原则。对于不想面对的事情,也有一些建议:
  你不再是孩子、但他们永远是长辈和亲人:父母和子女需要彼此独立和空间,拒绝某个建议不代表拒绝来自父母的关心。
  平等开放的沟通最重要:在纠结于某个话题之前,提前进行沟通,了解双方的状况、需求和愿望。
  诚实最简单:与其费心劳力编谎话,诚实面对最简单。
  措辞要讲究:根据场合和对象改变措辞方式,先示好再拒绝的“软钉子”更容易让人接受。
  转移话题和注意:《春节自救指南》指明打麻将是大杀器,的确将重点转移、营造共同话题是有效的应对办法
  找借口离开现场:如果改变不了双方观点,不要恋战。“三十六计走为上”,提前给自己准备“撤离计划”。   
  参考文献:
  1.   Stieger S & Lewetz D (2016). Parent-child proximity and personality: basic human values and moving distance. BMC Psychology, 4:26
  2.   Yoku E (2016). Out of Sorts Around the Holidays? It Could Be Family Jet Lag, New York Times
  3.   Jokela M (2009). Personality predicts migr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U.S. stat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3(1), 79-83.
  4.   唐丹。个性与乡城流动关系初探,人口研究,2013,37(3):43-50.
  5.   Van Gaalen R & Dykstra P (2006). Solidarity and Conflict Between Adult Children and Parents: A Latent Class Analysi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8, 947–960
  6.   Clark et al (1999). Types of Conflicts and Tensions Between Older Parents and Adult Children. The Gerontologist, 39(3), 261 -27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人工智能】,了解更多人工智能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