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普:距今620万年化石揭示苏门答腊兔起源之谜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赵汉斌
发布时间:2020-11-29
浏览次数:1595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他们与哈佛大学等机构合作,对在云南昭通水塘坝发现的距今620万年的长褶苏门答腊兔化石进行鉴定时,有了新的发现。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研究员介绍说,苏门答腊和东南亚现生的条纹兔,也叫苏门答腊兔,它们分布在苏门答腊岛西面巴里桑山脉,由于其所栖息的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生境受到严重破坏,故被列为极危物种。长期以来,条纹兔的起源问题没有解决,直到1986年该所邱铸鼎和韩德芬在禄丰发现了晚中新世的长褶翼兔,被认为是苏门答腊兔的祖先类型。

  为了进一步研究云南地区新生代晚期的哺乳动物群,中科院古脊椎所与云南考古研究所和昭通市政府合作,美国多所大学和博物馆参与,在昭通地区开展地层调查和化石发掘工作。2015年3月,由邓涛带队的古脊椎所主导的野外发掘中,在昭通水塘坝距今620万年的黑色炭质泥岩内采集到了一件珍贵的兔形类下颌骨化石。

  这件化石前臼齿的形态表明,晚中新世兔类是现今生活在湿润地区的条纹兔——即苏门答腊兔的早期代表,而发现于云南禄丰的时间更早的长褶翼兔,与昭通发现的化石形态完全相同,应属于同一物种,因此将其修订更名为长褶苏门答腊兔,它们在禄丰和昭通的栖息环境均为潮湿的沼泽地带。

  邓涛介绍,结合在昭通水塘坝发现的其他一些保存不完整的标本,以及此前在禄丰石灰坝发现的材料,此次发现和鉴定为阐明苏门答腊兔这一神秘的兔形类的起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由此重建了苏门答腊兔的演化历史,即该属在800万年前出现之后,随即迅速地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最终到达现今的苏门答腊地区。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人工智能】,了解更多人工智能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