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神奇的化石,解开地球生命之谜!
来源:桔灯勘探
发布时间:2021-02-02
浏览次数:2890

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

地球上曾出现过

无数奇特的生命。

它们是生物演化

最好的见证者!


随着它们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陆续被发现,神秘的远古生物世界被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它们都是什么样?

01

丽齿兽丽齿兽 (Gorgonopsia)是合弓纲兽孔目的一个亚目。是一种生活在二叠纪晚期的似哺乳类爬行动物。

丽齿兽(图源@Dmitry Bogdanov )
它们拥有长而窄的头骨,以及长而尖锐的上、下犬齿和门齿,用来砍杀和刺伤猎物,是二叠纪晚期大型肉食性动物之一。

丽齿兽化石(图源@H. Zell )
早期的丽齿兽体型一般不大于一只中型狗,在二叠纪晚期,许多丽齿兽类发展到大型狗或牛的大小,有些演化到犀牛的大小。

丽齿兽头骨(图源@Amerikano)
丽齿兽类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时灭亡,是唯一在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灭亡的兽齿类演化支。

丽齿兽复原(图源@Amerikano)
02

狄更逊水母狄更逊水母 (Dickinsonia)又名狄更逊蠕虫、迪金索尼亚虫,是埃迪卡拉纪时代埃迪卡拉生物群中最具标志性的一种生物。

狄更逊水母(图源@University of Oxford)
狄更逊水母呈柔软的椭圆形,形似餐盘,身体分为多个部分,有一个肋状的凸面层。它们的正面和背面区别明显,身长可达一米,但厚度只有几毫米 。

狄更逊水母化石(图源@Verisimilus)
这种生物的化石最初由澳大利亚地质学家斯普里格(Reg Sprigg)发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后来在俄罗斯的白海地区和乌拉尔山以及中国安徽寿县等地均有发现。

狄更逊水母化石(图源@University of Oxford)
狄更逊水母的痕迹在砂岩层中以印痕化石或铸模化石的形式被发现,标本长度从数毫米至1米皆有,厚度则从几分之一毫米至若干毫米。

狄更逊水母复原(图源@Amerikano)03

海口鱼海口鱼 (Haikouichthys)是一种原始的类似鱼类的生物,属于无颌总纲。

海口鱼(图源@Dalibor Kvasnička)
它的化石于云南的澄江动物群被发现,溯源于寒武纪,被认为是至今发掘的最古老的鱼类之一。

海口鱼化石(图源@sara)
海口鱼整体呈纺锤形,有明显的头部和躯干。头部具部分软骨,具单鼻孔及单个嗅囊,亦具耳囊软骨,头部有至少6个,可能多达9个鳃弓。

海口鱼化石(图源@fossilmall.com)
大多数标本发现自地层的细砂/粉砂岩层(约3毫米厚)和上覆泥岩层(可达50毫米厚)的交接处。

海口鱼复原(图源@Amerikano)04

星甲鱼星甲鱼 (Astraspis)为一属原始的无颌鱼,生活于奥陶纪时期的美国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与蒙大拿州以及玻利维亚,大约在4亿6700万至4亿4300万年前。

星甲鱼(图源@John Moffitt)和其他同属奥陶纪时期的原始鱼类为近亲,包括南美洲的萨卡班甲鱼与澳洲的亚兰达甲鱼。

星甲鱼(图源@FRANZ ANTHONY)
星甲鱼体长可达200mm,体表与尾巴包覆小于1mm的鳞,头部则由超过2mm的鳞片包覆。

星甲鱼化石(图源@FossilEra.com)
星甲鱼并没有成对的偶鳍,依靠尾鳍左右摆动前进,外型与生活型态可能类似于寒武纪的古虫属。

星甲鱼复原(图源@Amerikano)05

呼气虫呼气虫(Pneumodesmus)是一类已灭绝的马陆,生存于志留纪末期,是最早的多足类物种之一,也是已知最早的陆生动物之一。

呼气虫(图源@Matteo De Stefano/MUSE)
业余古生物学家迈克纽曼(Mike Newman)在亚伯丁郡斯通黑文附近科维的一处沙滩的砂岩中,发现了约长1公分的呼气虫化石断片。

呼气虫化石(图源@Xenarachne)
呼气虫特殊的气体交换系统只能在陆地上发挥功能,使呼气虫成为已知最早具有气管系统的节肢动物。

呼气虫化石(图源@National Museums Scotland)
多足类的遗迹化石最早可追溯至奥陶纪晚期,但纽氏呼气虫是最早的实体化石之一,其年代约为4亿2800万年前。

呼气虫复原(图源@Amerikano)06

幻龙幻龙 (Nothosaurus)是已灭绝鳍龙超目的一属。其化石发现于欧洲、中东、中国,地质年代为三叠纪中晚期,接近2亿4000万到2亿1000万年前。

幻龙(图源@Amazon.com)
幻龙是半海生动物,它们可能过着类似现代海豹的生活。幻龙的身长约4米,具有长脚趾,趾间有蹼,尾巴可能呈鳍状。

幻龙化石(图源@FunkMonk)
幻龙借由摇摆尾巴、四肢、以及有蹼的脚掌,以在水中推动前进。其头部长、宽广、平坦,可以利用排列针状牙齿的长颌部,捕抓鱼类与其他海中动物。

幻龙化石(图源@The Fossil Forum)
幻龙缓慢跟踪猎物,例如浅水区域的小型鱼类,然后快速的展开攻击。只有少数猎物可以从幻龙的嘴巴挣脱。

幻龙复原(图源@Amerikano)07

盾甲龙盾甲龙 (Scutosaurus)是种包覆护甲的锯齿龙类,身长约3.5米,生存于晚二叠纪的俄罗斯,大约是2亿5400万年前到2亿5200万年前。

盾甲龙(图源@Amerikano)
盾甲龙是草食性动物,成群生活,并适应当时盘古大陆的半干燥气候。它们的牙齿平坦,可磨碎树叶与树枝。

盾甲龙化石(图源@Paul Hudson)
盾甲龙的体型非常巨大,可容纳大型消化系统。粗短的脚趾可以支撑它们的重量,但由于腿部较短,因此无法长时间奔跑。

盾甲龙化石(图源@Radim Holiš)
盾甲龙头部后方有多根骨刺,身体有多排坚硬骨质鳞甲,可防御掠食动物的攻击。

盾甲龙(图源@Amerikano)08

异齿龙异齿龙 (Dimetrodon)是肉食性合弓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的一属,生存于二叠纪,约2亿9500万至2亿7000万年前。

异齿龙(图源@Max Bellomio)
异齿龙的化石在北美与欧洲等地均有发现。二叠纪时北美与欧洲的气候较为干燥,而异齿龙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异齿龙化石(图源@H. Zell)
异齿龙是大型顶级掠食动物,身长达3.5米。它的大型头颅骨中有两种不同型态的牙齿(切割用的牙齿与锐利的犬齿)。

异齿龙化石(图源@Royal Tyrrell Museum)
异齿龙最明显的特征是背部的高大背帆。背帆可能用来控制体温,背帆的表面可使加热、冷却更有效率。

异齿龙(图源@Amerikano)09

莱茵耶克尔鲎莱茵耶克尔鲎(Jaekelopterus)是一种掠食性广翅目动物,是一组已经灭绝的水生节肢动物。

莱茵耶克尔鲎(图源@Amerikano)莱茵耶克尔鲎化石在泥盆纪早期沉积物中被发现。据估计大小可达2.3 - 2.6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节肢动物。

莱茵耶克尔鲎化石(图源@Ghedoghedo)
从化石可以看出,莱茵耶克尔鲎与其他节肢动物,如昆虫,蜘蛛,螃蟹一样,都具有坚硬的外壳骨架,和分段的身体。

莱茵耶克尔鲎化石(图源@Ghedoghedo)莱茵耶克尔鲎更大、更强壮,适应于主动捕捉猎物,其螯类似于一些现代甲壳类动物的爪子,上有发育良好的锯齿。

莱茵耶克尔鲎(图源@Amerikano)10

霸魚霸魚 (Titanichthys)是一种巨大的海盾皮动物,产于摩洛哥晚泥盆世浅海,北美东部,可能还有欧洲。

霸魚(图源@Sci-News.com)
其物种在体型上接近邓氏鱼(Dunkleosteus),但霸魚拥有较小的嘴部,缺少锋利的齿刃。

霸魚化石(图源@Heritage Auctions: Fine Art)霸魚是一种滤食动物,它用它宽阔的嘴吞下或吸入成群的鳀鱼状的小鱼或浮游动物。

霸魚化石(图源@Heritage Auctions: Fine Art)闭上嘴后,口板保留着猎物,同时让水逸出。这使霸魚成为目前已知的第一个大型滤食性脊椎动物。

霸魚(图源@Amerikano)11

海神盔虾海神盔虾(Aegirocassis)是一种已灭绝的节肢动物,属于赫德虾类奇虾,生活在4.8亿年前的早奥陶纪。

海神盔虾(图源@TurboSquid)
海神盔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滤食性动物之一,它用头上的骨骼过滤海水,获取食物微粒。

海神盔虾化石(图源@Catawiki)
化石收藏家默罕默德·本·莫拉(Mohamed Ben Moula)在摩洛哥费佐阿塔生物群发现了该物种的化石。

海神盔虾化石(图源@Fossil Mall)
海神盔虾身体两侧长有双鳍,而之前的奇虾只有单鳍。下侧的鳍可能是用来帮助游动,上部的可能是用来帮助保持身体平衡。

奇虾所在布尔吉斯生物群复原(图源@Amerikano)12

犬颌兽犬颌兽 (Cynognathus)是三叠纪中期的一类肉食性犬齿兽类,身长约1米长。犬颌兽属于真犬齿兽类,真犬齿兽类是最类似哺乳类的一群似哺乳爬行动物。

犬颌兽(图源@Cynognathus)
犬颌兽的头颅骨约长30公分,身长估计约为1米。犬颌兽具有宽口鼻部、锐利牙齿。

犬颌兽(图源@Emőke Dénes)
犬颌兽的四肢直立于身体下方,类似现代哺乳动物,但前肢略朝向两侧。某些现存原始哺乳动物,仍保用这种半直立、半延展式步态。

犬颌兽(图源@Ghedoghedo)
犬颌兽的齿骨有特殊化的不同牙齿,显示犬颌兽能在吞咽食物前有效地处理食物。

犬颌兽(图源@Amerikano)13

节胸蜈蚣节胸蜈蚣(Arthropleura)是史前的倍足纲动物,即现今蜈蚣及马陆的远古亲属。节胸蜈蚣(图源@Nobu Tamura)
节胸属成员的体型范围在0.3至2.3米之间,宽度则可达50厘米。生存于3亿4000万至2亿8000万年前的石炭纪晚期,分布在北美洲及苏格兰。

节胸蜈蚣化石(图源@Ashley Dace)节胸蜈蚣于二叠纪初期就灭绝,当时潮湿的气候干涸,破坏了雨林及造成沙漠化。

节胸蜈蚣化石(图源@Geology In)
虽未发现节胸属口部的化石,但科学家认为节胸属普遍为草食性,证据在于一些标本的肠道内与粪化石曾发现蕨类孢子与石松门植物的残骸。

节胸蜈蚣(图源@Amerikano)14

冠鳄兽冠鳄兽(Estemmenosuchus)是早期杂食性兽孔目动物,是一种基础恐头兽类动物,生存于二叠纪中期,约2亿6700万年前。

冠鳄兽(图源@Mojcaj )
冠鳄兽是种大型、外表笨拙的动物,体型与成年公牛一样大,并且四肢呈往两测延伸步态。

冠鳄兽化石(图源@Radim Holiš)冠鳄兽头颅高而大,并拥有数个大型角状物,分别从头顶与两侧往上与往后生长,类似麋鹿的鹿角。

冠鳄兽化石(图源@Roland Tanglao)
目前已知两种冠鳄兽,化石发现于俄罗斯的彼尔姆州;它们的差别在于体型、头颅形状、头角形状。

冠鳄兽(图源@Amerikano)15

旋齿鲨旋齿鲨属(Helicoprion)是一种已灭绝形似鲨鱼的全头亚纲鱼类,首次出现2.9亿年前二叠纪早期,约290百万年前。

旋齿鲨(图源@Dmitry Bogdanov)旋齿鲨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幸存,最终2.5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灭绝。化石发现于北美洲、东欧、亚洲与澳洲。

旋齿鲨化石(图源@ucmp.berkeley.edu)旋齿鲨的牙齿在上下颌左右两块颌骨接合处向下向内卷曲成环圈状,生长方式非常特殊。

旋齿鲨化石(图源@James St. John )
而根据所发现的旋齿鲨螺旋齿化石推测,旋齿鲨体长可超过 12米,很可能以吃带硬壳的无脊椎动物为生。

旋齿鲨(图源@Amerikano)参考资料:

[1] Everett C. Olson, 1962, Late Permian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USA and USSR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new series, 52: 1–224.

[2] Gillian King, "Anomodontia" Part 17 C, Encyclopedia of Paleoherpetology, Gutsav Fischer Verlag, Stuttgart and New York, 1988

[3] Petr Konstantinovich Tchudinov 1965, "New Facts about the Fauna of the Upper Permian of the USSR", Journal of Geology, 73:117-30

[4] Buzzsaw-toothed leviathans cruised the ancient seas. [2019-01-04].

Google Earth、YouTube、Amerikano、维基百科、搜狐、百度百科等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