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知识:泥土是从哪儿来的?
发布时间:2021-06-23
浏览次数:4450
科普小知识:泥土是从哪儿来的?

大地上覆盖着泥土。有了泥土植物才能生长,世界上的人类才有饭吃。

那么,泥土是怎么来的呢?

在土壤的故事里,有5个重要的角色,它们分别是气候、微生物、地形、母质,还有时间。我们一个一个来解释。

全世界的泥土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比如红色、黑色、白色、黄色甚至是彩色的。

泥土的质地、气味和颜色通常取决于土壤所在环境的气候。在寒冷多雨的山上,土壤和干燥炎热的沙漠里就不一样。

泥土里生机盎然。当树叶、植物、小草、小虫和动物死去以后,它们就会在泥土里分解,变成新的泥土。因为一些迷你的生物——微生物,比如细菌和真菌一直在泥土里兢兢业业地工作,它们的目标就是把大块的有机物,比如上面提到的这些东西变成细细的泥土。它们可是我们生态系统的好帮手啊!

微生物们的工作具体分成这样的几个步骤。首先,它们要分泌出酸性物质,把坚硬的岩石从裂缝的地方开始慢慢分解。它们把有机质慢慢吃掉,重新转化成泥土。接着,它们会制造出黏黏的胶水一样的东西,把一粒一粒细小的沙子、粘土还有泥土里的渣滓粘起来,结成一块一块的。肥沃的土壤都是这样的土壤,植物非常喜欢这样的土壤,因为里面有很多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而且植物很容易在这样的土壤中扎根。微生物还可以吃掉蚯蚓还有其他动物的粪便,回收利用里面的营养。有了微生物,土壤里才能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循环。

地形也会影响土壤。在山坡向阳那一边的土壤就比背阴那一面的要热一些,温度会影响土壤。

当然了,如果山坡非常陡峭,那么雨水就很容易把泥土冲刷走了。

最后,不是所有地方都能诞生土壤。因为土壤的形成离不开一种重要的物质——母质。火山灰、河床上的沉积物,或者你家院子里的岩石都可以是母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母质会被逐渐风化,并被微生物慢慢分解,最后就能形成土壤了。当然啦,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一些土壤,比如红土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科学家们曾经在非洲的沙漠中找到有5500万年历史的土壤化石,所以,你脚下的土壤的岁数,可能比你的爷爷奶奶的还要大哦!

虽然土壤看上去颜值不高,但是你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土壤。别小看这几寸厚的土壤哦,它们可养活了地球上60亿的人口呢!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