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保:地表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都有塑料了
发布时间:2021-06-23
浏览次数:2124
地球环保:地表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都有塑料了

生活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之中,哪里都是人,所以有时候难免就想要找一个没人的地方静静地待一会,其实要想找个没人的地方还是找得到的,但如果你想要找一个没有塑料的地方,那可就难了。

塑料制品可以说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我们看向任何一个地方,都一定能够在那里找到塑料,这一点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没有不同。那么我们的身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塑料制品呢?很简单,它好用,塑料制品易于制作、成本低廉,而且还结实。在超市花3毛钱购买的一次性塑料袋,拎两箱啤酒,它也破不了,而花1块钱买的可降解购物袋,往里面放四五瓶啤酒,随时可能哗啦啦。塑料制品虽好,但有一点却不容忽视,那就是所有的塑料制品最终都会变为塑料垃圾,而且塑料制品变为垃圾的速度要比其它东西快得多。

地表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都有塑料了,人类拿塑料还有没有辙?

 

 

为什么塑料制品很快就会变成塑料垃圾呢?因为它便宜,于是乎塑料污染成为了现代社会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塑料污染所涉及的范围之广,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就连人类借助于尖端科技才能勉强涉足的地方,塑料都能够轻易造访,比如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海洋的最深处,其最深处可以达到10975米,迄今为止,人类对于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探索次数是屈指可数的,其中就包括我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它于2020年11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其实,相比其它海域而言,马里亚纳海沟还可以算是一片净土,这里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而就是这样一片净土,塑料也没有放过。马里亚纳海沟也有塑料了吗?是的。

地表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都有塑料了,人类拿塑料还有没有辙?

 

 

其实,马里亚纳海沟发现塑料并不是什么新闻,因为科学家们早就在马里亚纳海沟海沟底层的海水和沉积物中发现了微塑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塑料微粒。

根据科学家们的探测,在马里亚纳海沟底层海水中,微塑料的含量约为2.06个/升,而底层沉积物中的微塑料约为没升200个左右。可见,即便是深如马里亚纳海沟,也不是一个没有塑料的地方,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塑料还不仅仅指上面所说的微塑料,根绝科学家们的一份报告显示,在马里亚纳海沟10927米处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塑料垃圾。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下,塑料的降解是非常漫长的,所以一旦塑料垃圾来到了某一区域,那么则可能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中堆积,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塑料垃圾虽然不会被降解,但却会在大自然的侵蚀下逐渐碎裂,体积变得越来越小,并最终成为肉眼难以看到的微塑料。

地表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都有塑料了,人类拿塑料还有没有辙?

 

 

微塑料污染早已不再局限于土壤和海洋之中,而是进入到了生物的体内,特别是海洋生物体内存在有微塑料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现在科学家们又证明了微塑料已经来到了我们人体之中。

科学家们曾经对来自8个不同国家人的粪便样本进行取样,并在其中发现了多达9种的微塑料,证明微塑料已经进入人体,并参与到了人的体内循环之中。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些进入人体的微塑料会给人体带来危害,当然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没有危害,一切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但无论微塑料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我们都应该对塑料污染引起重视。

地表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都有塑料了,人类拿塑料还有没有辙?

 

 

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反之,这种生物的活动也一定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人类自然也不例外。

但与其它生物不同的是,由于人类文明飞速发展,人类能够取得远超所需的生存资源,所以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要比其它生物大得多,因此,受影响的自然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速度也要比其它生物快得多,所以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必须要主动降低自身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当然,我们不可能杜绝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因为它有着不可磨灭的优势,就是便宜,我们只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塑料制品的使用,同时建立有效的塑料垃圾循环处理体系,不要让塑料垃圾过快地进入到自然环境之中,减少污染,保护的并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