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野生菌中毒了咋办?采蘑菇的小阿姨告诉你如何安全度过菌子季!
发布时间:2024-04-19
浏览次数:2783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作者:谢谢

摄影:季俊辉

春天是最鲜美的季节

上海人一年一度的山珍是从挖吃野菜开始的,到了4月开始吃蘑菇、赤松茸进行预热,到云南的松茸、牛肝菌、鸡枞菌开始上市了,就从商超里面“搬”一些回来尝尝鲜。当然也有人直接打飞的去云南。

当你问云南人,什么时候吃菌子比较好?他们会幽默地回答你,等政府的消息——每年6、7月,云南省政府会发信息提醒大家谨慎食菌。这被当地人当做吃菌的信号,“像发令枪一样”,好了,谢谢提醒,短信收到了,开吃!

但其实云南的菌子季一般从5月开始,第一场雨过天晴后,菌子就开始冒头啦。

云南人是看不起蘑菇、平菇、金针菇这种大路货的,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野生的,无法被人工培育种植的菌子才能被叫作“菌儿”。在云南吃菌子“见小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有人看到朋友在说话时,头上出现了中英双语的字幕有人吃完菌子觉得自己应该没事,直到听到他家的狗子对他说“嘿,刚刚的菌子好吃吗?”

有人喊朋友来家里看活的变形金刚,朋友看到的是一个躺在盒子里的插线板

**有人说:**AI那么厉害,叫它来识别呀?

EMMM......2023年,William D .一家经常吃蘑菇,识别蘑菇几乎是代代相传的事,不过William D.觉得,自己这一代的优势就是使用智能手机。因此他拍摄了自己后院里的蘑菇照片,上传到手机上的“蘑菇识别器”,手机告诉他这是一种可食用的品种。但吃完之后他中毒了。

上海市农科院菌菇所提示:

用AI来识别菌菇是否可食用,这个做法虽然听起来很先进,但实际上还存在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

首先,菌菇的种类繁多,有些外观相似但毒性却天差地别,这就给AI识别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即便AI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在识别菌菇这种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经验的领域时,仍然可能存在误判的风险。

其次,AI识别菌菇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数据和算法的质量。如果训练数据不够全面或者算法不够优化,那么AI识别的结果就可能不准确。此外,菌菇的生长环境、季节、地域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其形态和特征,这也可能影响到AI识别的准确性。

因此,虽然AI识别菌菇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尝试,但目前来看,它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类专家的判断和经验。如果你对菌菇不是很熟悉,最好不要轻易尝试用AI来识别它们是否可食用。最安全的方法还是咨询专业的菌菇专家或者参考可靠的菌菇指南。

**怎么办?**万一不小心吃完菌子“见小人”了?

划重点:

1. 去最近的医院;

2. 拨打120,告知亲友,并且在救护车来前喝大量的温开水或者盐水催吐,但如果症状严重就不要轻举妄动了;

3. 去医院时最好带上没吃完的“毒蘑菇”样品。

**有人说:**吃野生菌时配米饭可以降低毒素

没有这种说法的哦!吃可食用的野生菌以及将野生菌煮熟煮透才是“防小人”的关键,爆炒这种做法都不是那么推荐的。(当然,云南本地人是根本不理会这种劝导的)

包邮区有什么好吃的菌菇推荐?

大球盖菇,俗称赤松茸。在上海有一家叫生飞的农场就专门用稻桔梗种植赤松茸——水稻收割后,就地还田种植大球盖菇,收割后的水稻秸秆能为食用菌提供栽培原料,而大球盖菇栽培后的菌渣还田则能滋养土地,为下一季水稻打下基础。种植1亩大球盖菇能消耗25亩稻秸秆,大球盖菇亩产可高达1500至3500公斤。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既处理了秸秆又收获了菇,还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多样性。

据说第一茬的赤松茸是可以做刺身蘸着芥末酱油吃的哟~

除了赤松茸外,包邮区还适合种植平菇、草菇、金针菇和杏鲍菇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