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账”与“结帐”,孰是孰非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李 英
发布时间:2024-11-30
浏览次数:915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阵子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迪士尼的商店收银处看到了用中文写的“结帐”,心生疑惑,感觉“帐”是个错别字。帖子下面有很多留言,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认为确实是错别字,应该写成“结账”;也有人说不是错别字,可以这么用。

早在去年,话题“账与帐很多人分不清”就冲上过热搜,当时是围绕着“账号”与“帐号”展开了讨论。不怪大家迷糊,因为“帐”和“账”的关系有点复杂。

“帐”字出现得早,本义是张挂在床上的床帐。分析字形,就知道它为什么表示床帐了。它左边的“巾”是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本义和“巾”有关系;右边的“长”是声旁,代表读音。

我们再进一步追溯“巾”的本义:它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条两头下垂的织物,是佩戴在衣服上的丝巾,既用来装饰,又可以擦汗、擦东西。带“巾”的字一般与布帛、服饰、纺织品有关,比如麻布的“布”、财帛的“帛”、帽子的“帽”、腰带的“带”、手帕的“帕”、旗帜的“帜”、窗帘的“帘”等。

床帐也是用织物做成的,所以“帐”带有“巾”。后来“帐”泛指可以挂起来起遮蔽作用的帷幕,比如“军帐”“营帐”等。“帐”还有一个引申义,即名册、簿籍。有学者指出,这个义项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到了唐代应用更为广泛,在文献中多次出现“计帐”“簿帐”等用法。因此用“帐”来表示账目、账本,是有渊源的。为什么“帐”会引申出这个义项呢?学界有不同意见。有人说可能是古人把账目记录在布帛上,挂起来保存。

那“账”字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这个字出现较晚。据学者考证,可能诞生于清代。清代翟灏《通俗编》讲“今市井或造‘账’字用之,诸字书中皆未见”,指出市井百姓创造出了“账”这个字。清代毕沅《经典文字辨证书》有“帐,正;账,俗”,意思是“帐”是正字,“账”是俗字。清代王鸣盛《蛾术编》:“今俗有账字,谓一切计数之簿也。”强调“账”专门用于账本、账目等。“账”是个形声字,左边的“贝”是形旁,表示它的本义和“贝”有关;右边的“长”是声旁,代表读音。

我们进一步追溯“贝”的来历:在甲骨文里,“贝”是海贝的样子。远古时期,海贝十分难得,我们的祖先曾经用它作为货币。带“贝”的字大部分和钱有关,比如“贩卖”的“贩”、“购买”的“购”、“贸易”的“贸”、“赊欠”的“赊”、“赚钱”的“赚”、“赔钱”的“赔”,以及“贵”“贱”等。其实“买”和“卖”从前的字形里也有“贝”,只是汉字简化后看不出来“贝”了。做买卖肯定要有银钱、财物的出入记录,也就是“账”。从这个角度来看,“账”中带“贝”,完全符合造字原理,非常科学。

尽管“账”字已经在市井出现,但是清代官修的《康熙字典》并未收入“账”字。民国以后,“账”字才正式进入字典。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大字典》首次收录“账”字,释义为“‘帐’,俗字”。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把“帐”和“账”列为两个单字,分别对它们的繁体进行了简化。197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俗称“二简字”)把“帐”和“账”的繁体字都简化成了“帐”。1986年,“二简字”被废除。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又重新把“帐”和“账”列为两个规范字,收入其中。

从趋势来看,国家推荐的语言规范有意将“帐”与“账”进行语义和职用上的分工。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个字仍然广泛通用,大众更多地使用“账”,财会、金融行业则倾向于使用“帐”。2001年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将“账本”列为推荐词形。2024年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公布,该决定明确表示“将相关条文中的‘帐’修改为‘账’”。

因此,现在“账本”“账号”“账目”“结账”是更加规范的用法。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委员、文学博士)

点击查看 中国科普资源名录 资源展示

点击查看 中国科普资源名录 资源需求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