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真开始烧“煤”!?| 博览日报
来源: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2024-12-13
浏览次数:893

长征火箭煤动力绿色环保更经济

11月30日,以国家能源集团煤基航天煤油为主动力燃料的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

作为我国新一代航天运载力量,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验证了煤基航天煤油与我国新型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适配性能,为我国后续航天重大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发射使用的煤基航天煤油以国家能源集团煤直接液化油为主原料,它以煤炭资源为根基,有效摆脱了我国航天领域长期以来对传统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煤基航天煤油的比冲性能、冷却特性、流阻性能、燃烧特性等与石油基航天煤油一致,且性能稳定。

区别于传统的石油基航天煤油,煤基航天煤油解决了航天煤油原料来源过于单一的历史难题,符合我国“富煤贫油”的能源现状,有力保障国家航天能源战略安全,比冲性能、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良好。

并且与传统火箭推进剂相比,煤油作为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主动力,具有推力大、绿色环保、储运方便、经济性高的特点。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使用煤基航天煤油飞天,长征烧“煤”的梦想成为现实。

图片来源:新华社

减肥路上事事艰脂肪记忆在心间!

有没有一起减肥的小伙伴发现,起初效果很好,于是就想着放纵一把,吃了一顿火锅。结果第二天体重猛涨3斤,而且连着几天的运动都不见掉秤,实在是太有挫败感了。

科学家给这种减肥之后稍微一放纵就重新胖回来的现象起了个名字——溜溜球效应。最近的《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报道了他们关于溜溜球效应的研究。原来,这与脂肪细胞的表观遗传“记忆”有关。

研究表明,肥胖会导致脂肪细胞核发生特征性的表观遗传变化。这些变化的特殊之处在于,即使节食后,它们仍会存在。

也就是说,脂肪细胞会记住自己曾经超重过,并且可以更容易地恢复到这种状态。研究证明,曾经“胖过”的脂肪细胞,在面对高脂肪饮食时,会更高效地吸收脂肪,以便让自己重返超重状态。

研究人员尚未研究脂肪细胞能记住肥胖多久。但脂肪细胞是长寿细胞。平均而言,它们可以存活十年,直到我们的身体用新细胞取代它们。正是由于这种记忆效应,避免超重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旦超重,细胞就会记得自己超重的样子,并且试图恢复这种超重状态。

图片来源:pixabay

恐龙称霸白日天,“散装耗子”眼更尖

实际上,全体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原本就是可以看到四色的,三色加一个紫外线。我们人类能看到三色,在哺乳界已经可以说是冠绝群雄。但放在整个脊椎界,我们的色觉其实连条鱼都不如,更不要说和恐龙的后代鸟类相比。

没办法,斗不过白天活动的恐龙,哺乳动物的先祖们只能选择黑夜,变成了一堆“散装耗子”。就这样,祖先们渡过了近两亿年暗无天日的峥嵘岁月,白天在地洞里躲避恐龙,夜晚才依托黑暗的庇佑出来行动。

黑夜里本就看不到什么颜色,色觉有没有都一样,还不如退化色觉,用来加强夜视能力,让自己能在微光环境下看见东西。因此现在很多哺乳动物,都长着一双“钛合金狗眼”,在夜里闪闪放光,而四色视觉就被丢得只剩两个了。

除此之外,夜行还强化了视杆细胞:前面提到的色觉,都是由视锥细胞决定的。比如鸟类能看到四色,就有四种视锥细胞。但晚上光线昏暗时,视锥细胞就无法工作了,必须换上视杆细胞。跟视锥细胞比起来,视杆细胞对光更敏感,但几乎无法分辨颜色,只能分辨灰阶的明暗。

即使只有一个视杆细胞受到光子的刺激,大脑也会认为这些视杆细胞所在的整个区域都受到了刺激。但由于大脑不知道该区域的哪一部分(哪个视杆细胞)在传递信息,所以视觉敏锐度相当低。这就是为什么人在弱光下看到的东西是模糊和灰色的……

狗獾(huān)的“钛合金狗眼” 图片来源:wikipedia

蓬松羽绒蓄暖强隔绝冷风真在行!

从保暖程度上看,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保暖材料超过羽绒的保暖性能。这是由于羽绒的特殊结构——球状纤维结构,每一根绒丝都是由许多鳞片叠加而成,每个鳞片又都是中空的,在这些微小的孔隙中,可以固定大量的静止空气。

穿上羽绒服,羽绒便可以吸收人体热量,形成一个空气隔热层,隔热层固定的空气越多,保暖性能也就越好。并且羽绒服外层面料又能够隔绝外层冷空气,能更有效地减少羽绒的空气层和外界空气之间进行对流交换。

而羽绒服的保暖能力,主要体现在羽绒蓬松后能积蓄多少厚度的空气以及表层对冷空气的隔绝能力。所以一件质量好的羽绒服,在不影响干净穿着的前提下,洗涤次数不宜过多。经常清洗会损伤羽绒纤维蛋白结构,羽绒变硬变脆,影响保暖度,同时也会对面料造成一定的损耗,增大钻毛的可能性。

如果想清洗羽绒服,可以依据羽绒服水洗标选择干洗或水洗。如果水洗尽量不要使用洗衣机,最好用手洗揉捏干净,洗好后也不能用力直接拧干,应轻柔地将水分挤出,再平铺或挂起晾干。同时,洗完之后拍打衣物恢复蓬松,力度也应尽量轻一点,以减少对羽绒的伤害,延长使用寿命。

鸭绒电镜扫描照片 图片来源:黄玔.三种羽绒纤维的性能对比分析[J].毛纺科技,2021,49(07),85-89.

除了满广志全世界最想活捉的还有它?

我们的宇宙中充斥着大量的中微子,大部分为宇宙大爆炸的残留,大约为每立方厘米300个。科学家普遍认为,广泛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中微子,就包含了反物质世界的重大信息。

但是,中微子太难捉了,它不会受海水和地层的阻挡,也无法干扰、拦截和破解,因此中微子的检测非常困难。在所有基本粒子中,人们对中微子了解最少,所以中微子又被称为“幽灵粒子”。

据中国科学院消息,位于地下700米的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的中心探测器内部,世界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球已经全部建成,进入建设的收官阶段。

网友则戏称,“鬼终于有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了——中微子。如果在地下700米处发现了中微子,翻译过来就是去地府抓了个鬼。”

内容综合自中国科普博览微博、新华社、科学大院、博物、科普中国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