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科普:春光中唯有茶与书不可辜负
来源:科普时报
发布时间:2020-04-04
浏览次数:1220
聊科普:春光中唯有茶与书不可辜负
□ 童 云
 
 
 
读书煮茶(左),书伴茶香(右)。张东军书
 
 
 
    阳光明媚的春光中,读书品茶,这是目前最适宜的生活方式。请您寻出家中的青花盖碗,烧上一壶水,泡上一碗明前龙井,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以书为伴的品茶美好时光吧。
    “有关茶叶在医学方面的利弊的争论,将会在随后的一个世纪中促发人们更多的激情。”当英国人罗伊·莫克塞姆(Roy Moxham)在其于2010年1月出版的《茶:嗜好、开拓与帝国》一书中随性写下此预测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时隔10年之后,即时光流逝到了2020年,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齐心协力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之时,茶的益处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推崇。
    “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这句源于唐朝陈藏器《本草拾遗》的话,早已代代相传于民间。事实上,茶的保健作用是通过长期饮用实现的。那么,究竟在饮用过程中是哪些成分起了关键作用?科学家为我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尽管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科学家还是分离鉴定出了其中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茶多酚等在内的10余类1400多种化合物,这些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直接构成了让茶人陶醉于其中的色、香、味及韵的茶品质之四美。经过多年的实践,专家总结出了饮茶的核心是科学饮茶,增强免疫力。在人人为自身免疫力担忧的今天,让人们科学健康地饮茶,成为饮茶者的追求。
    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家为我们找到了茶叶在医学方面的接合点——由于生物体自身新陈代谢和外界环境摄入产生的自由基。茶人李建国在其著作《白茶新语》中谈到茶的保健功效时,为读者精心提炼出了茶多酚和茶黄素类物质清除自由基,达到抗氧化效果的三条途径:一是直接与自由基反应,二是抑制生物体内氧化酶催化体内自由基生成,三是提高生物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
    无人可以让自己游离在这场于2020年初暴发的疫情之外。随着国家防控措施的升级,老百姓体验到了国家“战时”级别的管控。与此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有关部门专门发出指示,“茶叶”被列为生活保障物资,进入“绿色通道”。这在有着悠久饮茶史的中国其实一点也不为过,毕竟“茶茶茶,人说: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饮”(方方语)。作家方方因其“武汉日记”而广为人知,随手翻开收藏的茶书《我的茶:文化名家话茶缘》,里面竟有其茶文《茶话》,这足以证明茶在中国的普及性。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饮茶史较短的英国,已经把茶列入了战略物资清单中——每个月为居民配给茶叶一包,虽然数量少得可怜,每人每月仅仅二两,但足以证明茶在英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据说配给的茶叶不是所谓的代茶饮(如榆树叶),而是真正来自斯里兰卡(原锡兰)生产的红茶。而在英国更具饮用史的咖啡,据说此时期的“战时咖啡”是用炒橡皮树籽磨成的,饮者实在难以下咽。那时的人们在喝下午茶小聚时,主人会不客气地收下赴约者自觉带来的那小份茶叶配额。
    茶书作家李建国说:“泡茶、品茶是茶人终生的雅事,懂茶是茶人一生的追求,我们总在学茶的路上,为此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我们离懂茶只有一步之遥,茶叶生物化学能使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早日到达我们心中茶的圣境。”
    这真是一个要命的世界。然而,这也是我们惟一能够安身立命的世界。于是,尽管各人学养不一,但我们每个人都要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地共克时艰。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科学防控】,学习疫情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科普小达人】,报名参赛赢取万元大奖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