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 食物,塑造大脑的重要基础。
来源: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2019-12-05
浏览次数:794

       对小宝贝们而言,食物可不仅仅是长身体的原料,也是 塑造大脑的重要基础 。
 

  食育:以食物为载体,通过饮食做教育
 

  对添加辅食阶段的婴儿来说,食育可以通过感觉体验食物,同时促进认知的发展。
 

  早在胎儿 4个月 时,舌头上的味蕾已发育完全,能够津津有味地品尝羊水。
 

  因此,婴儿对味道的被动感觉体验,早在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妈妈吃的食物的味道会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羊水中。
 

  7-8个月时 ,味觉的神经束已髓鞘化,所以出生时味觉已发育完善。
 

  出生以后 的纯母乳喂养期间,妈妈饮食的种类也会影响到母乳的味道,这些都会被宝宝所吸纳,但是作为主动的个体来说,感觉体验食物应该从添加辅食开始。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食育从婴儿期添加辅食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了。
 

  满6个月做食育,宝宝准备好了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
 

  “婴儿 满6个月时 ,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已经相对发育完善,可以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同时,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
 

    所以,感知觉的发育完善是6月龄宝宝做食育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婴儿食育怎样做?
 

  婴儿食育包括“五感”认识食材、让宝宝享受吃的快乐和培养孩子有颗感恩的心三方面的内容。
 

  “五感”认识食材
 

  “五感”指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感官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以橘子为例,妈妈可以用 夸张的口型 教宝宝认识橘子的颜色(橙色)和形状(圆形),让宝宝闻一闻橘子的香气,摸一摸粗糙的外皮后剥开橘瓣,让宝宝自己放到嘴里品尝酸酸甜甜的味道。经过这样N次重复以后,就慢慢建立了对橘子的认识。
 

  五感认识食材,可以增加宝宝对食物的心理认同和喜爱,有助于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长大后不偏食,不挑食。
 

  让宝宝享受吃的快乐
 

  只有快乐地吃,才会营养身心。
 

  1)倡导自主进食
 

  自主进食,即让宝宝自己吃饭。即使好吃的东西,别人强迫吃,也会不愉快,所以,要从一开始就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己进食,培养进餐兴趣。
 

  从添加辅食起,让宝宝抓手指食物,8、9个月以后,宝宝非常喜欢抓粘稠的和软的东西,可以让宝宝自己抓烂面条、草莓、香蕉吃,练习用勺子。
 

  2)考虑色、香、味、形
 

  妈妈们应该在注重营养搭配的同时考虑颜色搭配,也可以变化盛菜用的器皿,给孩子丰富的视觉刺激。
 

  3)注重饮食氛围
 

  宝宝吃饭时要坐在餐椅上,父母要和宝宝一起吃饭。
 

  在进餐时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制造愉悦的用餐环境,就更完美了,但是记住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边玩玩具,这会让宝贝分心的哦。
 

  要培养孩子有颗感恩的心
 

  培养宝宝感谢食物,感谢自然,感谢为他提供饭菜的人。
 

  首先尽可能让孩子观察到食材准备的过程,了解食材的变化。如:做胡萝卜泥的时候,让宝宝体验从生胡萝卜到煮熟后颜色、硬度、口感,再到胡萝卜泥的变化,通过与食材的亲密接触和观察,让他们感受到对食物的热爱,对感恩大自然的赐予。
 

  婴儿期食育,提升感觉统合水平
 

  锻炼手眼协调
 

  宝宝自主饮食,自己拿手指饼干、抓食物,用勺子,吃饭的过程中锻炼了手眼协调,是非常好的精细训练。
 

  多通道统合
 

  食物的认知和饮食过程需要多种感觉通道进行统合,有利于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