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科普:航天员在太空为何会失眠?
发布时间:2020-06-06
浏览次数:1397

 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深受失眠的困扰,但你肯定想不到,太空中的航天员也在这一人群之列。在人们的心目中,航天员每天辛勤工作,身处“万籁俱寂”的太空之中,远离尘嚣,理应无忧无虑,倒头就睡,并充分享受自由飘浮的奇妙感觉。事实恰恰相反。

  载人航天器绕地球运行时,航天员每24小时经历16次日落,崭新的“一天”只有大约90分钟。在一个地球日中,16个令人目眩的日落,不是什么难得的乐事,对航天员常规的睡眠模式来说是一次挑战。在航天飞行中,每24小时分配给航天员8.5小时的睡眠时间,但很多航天员反映他们只需6~6.5小时就完全休息好了。一些航天员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失重条件下身体感觉不太疲劳的缘故。

  

  神舟6号航天员聂海胜在太空中睡觉

  实际上,从早期的双人飞行任务开始,直到人类的登月之旅和空间站长期飞行,航天员的睡眠状态都不是很理想。狭小的座舱,繁忙的工作,进入太空的兴奋,格外眩目与频繁的日出日落,并不安静甚至于显得嘈杂的舱内……这一切都对航天员的睡眠造成了影响。

  长期在地球上生活,人们已经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以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节律,控制着人体内促进睡眠的激素——褪黑素和促进觉醒的激素——皮质醇的分泌,也控制着人体大多数的生理参数周期,包括体温、心率、血压、荷尔蒙和尿的生成等。就像时钟经常要校对一样,人体的生物钟同样也需要每天进行调整,以保证生理上的变化与环境同步。在地球上,我们每天接受日光照射,生物钟会自动进行调整,但这种昼夜节律一旦被打破,人体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在太空中以各种姿势小憩的航天员

  为了获得较好的空间睡眠质量,航天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面部的开敞性,尤其是口鼻部位的通风,防止呼出的二氧化碳被重新吸入。二是睡眠时要把手臂束缚起来,体位基本固定,并适当增加对身体的压迫感,以模拟覆盖物的重量感觉。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科学防控】,学习疫情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