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4日,中国科普联盟座谈会在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秘书处召开,中科院西北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田晓阳、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秘书处秘书长马晓佳、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副馆长柴子雲、兰州澳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泉辰、甘肃果方创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新胜、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副秘书长赵钧妮出席会议。
会议前日,在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秘书长马晓佳一行陪同下,考察调研了中科院西北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技创新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展厅、兰州市地震博物馆、甘肃农业大学认知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甘肃地质博物馆等七家具有甘肃独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
会议上田晓阳详细介绍了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概况和秘书处组织管理各基地开展的各项科普工作,表示需学习借鉴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会员管理先进经验,调动当地各类资源,有效整合,推动科普市场化、产业化。赵钧妮表示甘肃科普资源丰富,特别是在生态环境多样性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硬件条件和专业的科普从业人数都较深圳更多,两地可形成资源和管理上的互补合作,一起推动中国科普联盟的成立和科普产业化发展。
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向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赠予激光STEAM制作“中山桥”作为留念。
考察调研科普教育基地介绍--
中科院西北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成立于1955年,图书馆为科研人员提供生态环境情报与数据资料,为群众提供数字信息集成服务、科学普及、科学文化传播工作。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技创新馆: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整合了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科技创新馆集中展示了西北研究院从事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重大工程研究的研究成果,展示其主要研究领域(如冰川、冻土、沙漠、高原生态、盐湖、油气地质和资源环境信息等)均处于国内引领地位。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展厅: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负责建设和发展的国家实验室。1988年12月,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建成出束。1991年8月,国家计委批准成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并向国内外开放。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设计和建造的我国第一台大型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它的胜利建成为我国开辟了中能重离子物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领域,标志着我国回旋加速器技术进入国际先进水平,也是激励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强素质的生动课堂。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
兰州市地震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兴建在一座长达400米的大型人防山洞里。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收集、陈列、研究、宣传地震史料和地震知识最丰富的首家地震专业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人数近30万人次,博物馆在积极发挥教育基地作用的同时,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比如举办中学生夏令营,举办地震科学报告、讲座、竞赛,编印出版了数本地震知识读本等,博物馆开展的这些有意义的活动,都为广泛进行科普知识教育、传播防震减灾文化、弘扬防震救灾精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甘肃农业大学认知馆:
认知馆包括校史馆和标本馆两部分,建设围绕学校作为国内第一所兽医高等院校的悠久历史和甘肃农业大学70年来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对甘肃农业大学作为“牧医草人才的摇篮,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的中坚”的发展历史通过全新的展示手段,进行了凝炼再现和直观展示。标本馆充分体现了和谐自然的主题,运用高科技使人身临其境,也是唯一单独设立恐龙馆的高校博物馆。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位于和政县城关镇梁家庄新村。该馆现有基本陈列"和政四大古动物群化石展"和"和政四大古动物群生态复原展",共展出四大动物群不同时期代表性的1500多件精品古动物化石。开馆以来,该馆共接待观众100多万人次,相继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绿色单位建设环境教育示范基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政科研基地。
甘肃地质博物馆:
甘肃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43年,其前身为地质陈列室,由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王日伦先生创建,是全国最早的地质博物馆之一,馆内展示有大夏巨龙、兰州龙和甘肃鸟等大批国宝级精品。甘肃地质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全面展示和介绍甘肃省国土资源概况的自然类博物馆,集收藏、科研、科普教育和娱乐休闲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公益性设施,更是对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地学知识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