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深圳科普成果展示大赛作品:科普著作《科学的数学化起源》
来源:深圳科普
作者:朱海松
发布时间:2022-09-13
浏览次数:1177

为贯彻落实《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为优质科普成果建立展示平台,促进相互交流和学习,深圳市科协组织开展第三届深圳科普成果展示大赛,参赛项目包括科普活动和科普作品两类。



以下内容为参赛内容展示部分。


作品信息

本作品作者为第三届深圳科普成果展示大赛参赛单位/个人——朱海松


《科学的数学化起源》

- 资源类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最新出版的科普著作《科学的数学化起源》是国内首部系统阐述科学与数学之间紧密关系的科学人文类读物,强调了“数学史中的科学史,科学史中的数学史”。本书的创作从“科学的定义”出发,一直以来中国人对于“什么是科学”的认识是模糊的,西方人从来不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科学与数学本身就是西方文化的基因,在西方人的潜意识里,科学是西方文化的基因,数学又是科学的基因,这是他们讨论所有科学问题的基本前提!但对于中国人就不一样,因为科学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外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学是被边缘化的!数学只是技巧,没有像西方那样把数学上升到文化和哲学的高度,导致普通中国人对于数学的认识眼界比较低,认为数学只是推导和技巧,由于这种认识,使得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是含糊不清的,《科学的数学化起源》就是要向中国读者展示西方科学与数学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视角是中国式的!

《科学的数学化起源》聚焦当今世界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中国如何创造更优良的“原始创新”和“科技创新”环境,重视数理化学科的基础建设,通过数学这一主要线索对科学的起源和演化进行了深度的历史回望。本书从科学史、哲学史和数学史三个维度详细阐述了西方现代科学起源的历史背景,紧紧围绕着数学在科学精神、起源、演化过程中起到的根本性作用,深入探讨了导致近代科学出现的西方思维范式,即以“上帝、自然、人”的关系为核心的多种复杂社会思潮,着重讨论了科学与数学的关系。强调了西方科学范式下,数学不仅是科学的语言,也是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作者独创性地提出从“自然、人、心灵”的三者关系中可以把握中国人的思维范式,从中可以探寻科学革命在中国产生的线索。环顾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必然也是数学强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核心是数学,当今的现代化建设在呼唤高水平的现代数学。

《科学的数学化起源》指出,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被卡了脖子,说明中国人在原始创新上的不足!所以任正非出人意表地提出”我要学数学“的潜台词是呼吁重视“原始创新”。因为中国有大量的”模式创新“"集成创新”“微创新”等等五花八门的创新说词,但是在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都不是中国人的创造,而这些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百分之百地与数学有关!是中国人原始创新能力弱吗?绝对不是!这其中与我们鼓励创新的政策有关!原始创新是需要政策支持和创造环境的,中国的科技政策一直以来是鼓励应用创新的,原始创新重视不够,我们的科技政策是“拿来主义”“跟随政策”“敢为天下后”,其后果就是以“芯片”为代表产业当下中国所面临的困境。所以,《科学的数学化起源》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反思,中国要重视数学、重视原始创新!书中提到法国拿破伦和路易十四,正是由于他们的数学政策,使得法国是世界的数学文化大国。

《科学的数学化起源》的读者群非常广泛,从10岁到80岁均可。除了中国所有的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是本书的读者群体,企业家群体、政府的科技官员、关心创新各界社会人士都是本书的读者!

《科学的数学化起源》作者简介:

朱海松,科普作家,著有《时空简史:从芝诺悖论到引力波》《禅定与互联思维》《碎片化传播》《国际4A广告精要》系列丛书等多部专著(包括合著、译著等)。

朱伟勇,我国知名统计学家、应用数学家,原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东北大学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生导师。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