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时期。其中,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加速了我国数字经济的落地与实质性发展。新时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和路径有哪些?
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做客人民网“人民会客厅”视频访谈栏目,多维度分享当前行业如何洞察市场变化、用好数字战斗力,以及探讨转型下的中国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以下是访谈实录:
人民网记者:“十四五”开局之年,数字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数字时代的新生态、新机遇,对所有的产业都将带来深刻变革。您对行业、产业有哪些洞察?
徐少春: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当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每一个企业家都意识到,必须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最终,企业数字化转型目的可以概括为“重构数字战斗力”,新的数字经济和新的业务能力将变成企业新的战斗力。
我认为,其背后起决定作用的内在动因关键在于四个“巨变”,即技术巨变,消费巨变,产业巨变,管理巨变。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从过去强调按计划来做管理,现在的企业管理更看重企业业务能力,即数字战斗力,对应企业管理软件,就是从ERP(企业资源计划)升级到EBC(企业业务能力)。
人民网记者:国家重视创新,企业也在积极地进行升级改造。但我们观察到,这一波的转型和以往不同的是,以前企业关注经营的结果,现在企业对升级转型能否带来管理效益更加注重。您怎么看?
徐少春:对于企业而言,我认为,进入互联网3.0时代,互联网大潮已经蔓延到了每个人的脚下,到了每个人的管理中,每一个企业的财务、供应链、生产制造管理,要跟整个产业链全部进行拉通,进行重构。
我们现在进入了互联网3.0时代。1.0是连接,每个企业做一个网页;2.0是交易,在电商上进行交易;3.0是管理,管理成为当下最主要的主题。我创业多年,见证这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未来20年、30年、40年我们靠什么?要靠管理。要关注管理,代表企业从关注短期盈利,到关注长期价值,坚持长期主义,就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就是向管理要效益。
人民网记者:许多传统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下,企业如何“变”中谋“进”迎接新挑战?
徐少春:我建议,可用金字塔模型来阐述企业数字化转型。首先是运营转型,以客户为中心,端到端的重构,然后是产品和服务的转型,产品要智能化,制造要服务化等,这个转型将会带更高的价值。再上一层是战略和商业模式的转型,这会带来比前两个转型更明显的价值。最后一层是文化的转型。
转型的迫切性凸现,其阻力也不少。我想,每个企业要数字化转型,其实最重要的是突破文化的瓶颈,文化转型、打破束缚才是关键。过去我们很大程度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和未来要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真正把客户放在自己的心里。
人民网记者:您认为中国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徐少春: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我认为转型就是转心,转心就是成长。数字战斗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内心,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也是内心,领导者要突破认知瓶颈,提升境界和格局,提高以客户为中心的品质,才能推进数字化转型,让数字发挥出更强战斗力。
我们过去提炼了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七宗罪”,本质其实就是传统架构和思维模式。今年我们砸掉的烟囱,即信息孤岛、会导致信息系统“大、笨、重”,形成“数据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容易进入“守旧而非创新”、“管控而非赋能”、“占有而非链接”,最终形成“管理者自我束缚”。
而现阶段科普产业中的教育基地、科技场馆等非常有教育意义和科学素质提升的空间,市民到访率仍然有很大的缺口,且展示方式单一、固化,无法更一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数字科普则是通过对基地/场馆的自身提炼,确定主题,帮助基地/场馆进行全面升级。通过与时俱进的新技术手段、展现形式、亮点主题的数字技术转型,增强用户沉浸式体验,给市民一个不得不来的理由。数字科普就是让科普插上“数字翅膀”,帮助打破传统的科普形式,转而向新科普的方向发展,让公众在深度体验和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数字科普将成为传统科普企业转型数字化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