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人才”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新时代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一翼”,离不开科普人才队伍的壮大。近日出台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
科普阵地,若科学不去占领,谣言恐怕就会“先行一步”。作为一项任重道远的举措,科普到底由谁来做?原本科研人员做科普,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先天优势,但很长一段时间,有人曾用“不愿、不屑、不敢、不擅长”这“四不”来总结科研人员做科普的窘境。针对这种情况,《意见》提出,优化科普人才发展政策环境,畅通科普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认同。
图源:视觉中国 让科学家“自觉参与” 体制机制要跟上 科学家的声音越小,用来攻击反科学或伪科学言论的观点就越匮乏。若要科学家能够“自觉参与”科普工作,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 “给予科普工作更高的定位,建立和完善培养和奖励机制,增加科普工作的获得感。”某大型国企负责科普工作的同志认为,将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动力就是体制机制要跟上。比如,一方面,对具有丰富科技资源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国家队,要提出科普任务要求,在考核中为科普工作设立“加分项”等政策;另一方面,完善科普从业者的职业上升通道,鼓励把科普工作成效作为职称评聘和业绩考核的重要参考。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伟是航天科普队伍的一员,也是《科学公开课》系列直播中的嘉宾常客,他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揭示太空实验的“前世今生”。“现阶段来说,要科学家自觉参与,最重要的就是科研评价考核机制。”张伟也建议,将参与科普作为科学家评价考核的一个方面,以制度的形式鼓励和促使科学家更多参与其中。 提升科普能力 增加科普工作“安全感” 《意见》还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自觉承担科普责任。注重提升科普能力,运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 “从科研人员参与科普活动的兴趣和整体意愿看,还是比较积极的,目前顾虑来源主要是同行的评价。” 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魏红祥告诉科普时报记者,“大多数科研人员愿意多做少说,只做不说,参加科普活动不但要多说还要说得好,一不小心就会被同行认为说得不够严谨,甚至说错了。” 魏红祥直言,如果被同行贴上“说话不严谨,爱出风头”的标签,自身的职业生涯就会面临很大挑战。 “自觉参与”不仅需要相关机制促进实现,科研人员也需要提升自己的科普能力。 让魏红祥顾虑的是,科研人员专业素养好,对受众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普遍了解不够深入。“如何组织科普内容,提高表达能力,怎么讲得通俗有趣,都需要系统的培训。” 张伟则认为,科研人员提升科普能力的途径关键还是实践,通过具体的科普活动才能捕捉受众需求,进而改进自己的知识表达方式。 完善评价奖励体系 营造重视科普的氛围 一直以来都有这种声音,科研人员做科普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如何让更多科学共同体认可这种职业的行为,科研人员本身该如何转变思想? 张伟认为,还是要在国家层面进行对应的制度设计。“例如,自然科学基金或科技部项目申请书中增加科普工作的要求,科研人员需要提交从事相关科普工作的证明,给予科普工作展示评分上的倾斜等,这些政策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科研人员本身,重要的还是科学评价方式的改变。”张伟说,考核方式可增加科普相关内容,这种改变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科研人员,使他们理解并接纳科普工作已成为职业行为的一部分。对此,“合理制定专职科普工作者职称评聘标准”已写入《意见》中。 《意见》还提出,完善科普奖励激励机制。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完善科普工作者评价体系,在表彰奖励、人才计划实施中予以支持。 说到底,营造“科普是件正事”的氛围非常关键。“推动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更重要的是营造出爱科学、学科学的社会氛围,让更多青少年热爱科学,鼓励他们未来在科技领域建功立业,这对国家科技发展至关重要。”张伟表示,在提高科学研究质量方面,科普工作主要的意义在于让科研工作者把自己的成果宣传出去,向公众说清楚,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学家参与进来,逐步提升研究水平。 “以我国月球探测研究为例,通过科学传播,科学家们了解到月球样品值得研究,因此有些科学家从地球科学转向月球与行星科学,这个学科的研究团队会出现大幅增长。经过几年的发展,月球与行星科学这个学科的研究水平获得了整体跃升。”张伟分析称。 归根结底,还是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实现了科学的传播和普及,才能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质,这是科学普及的第一个目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徐善衍分析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在提高科学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宏大的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才能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进而创造社会精神文明价值和物质文明价值。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史诗 编辑:毛梦囡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