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红树林正是连接城市与海洋的一把钥匙。从曾经的荒芜到如今的繁茂,直到今天与城市融为一体,红树林不断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今天我们将走进深圳市民深爱的这片红树林,来看看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2022年10月15日下午,“2022科普课堂”—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讲师团基层宣讲活动走进深圳人才公园深爱人才馆,为市民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本次活动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承办。旨在向广大青少年宣传红树林知识,提高自然保护意识,唤醒大家对红树林的珍爱和保护之心。
活动邀请了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高级工程师徐华林作为主讲嘉宾,带来题为《解读红树林》的科普讲座,50余人现场聆听。
红树林生长在潮间带(海水最高与最低潮中间的咸淡水交汇的湿地)。涨潮时,植株被部分或完全淹没,看上去如同‘海上森林’。“红树林为了在高盐条件下生存,通常使用泌盐、聚盐和拒盐分三种方式排盐于体外。
“大自然中每种生物都是不可或缺的。就像红树林落叶有机碎屑被浮游动植物、藻类吃掉,浮游动物和藻类又被杂食动物吃掉,最终杂食动物又被食肉动物吃掉。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红树林的根系能净化海水,固定重金属。单位面积的红树林碳储存能力是热带雨林的五倍,因此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和固碳小能手,徐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为现场观众娓娓道来一一介绍。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如今的深圳,一边是青林碧海、鱼跃浅滩、鸥鹭翔集;一边是摩天大楼、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一半自然一半繁华,充分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相信随着“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也将为加速全世界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以及丰富生物多样性作出新的“深圳贡献”。此次讲座通过徐华林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带领青少年朋友们重新认识了神秘而又美丽的红树林世界。提升了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
市科协打造“科普课堂”——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讲师团基层宣讲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充分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以“送科普上门”服务提高公众终身学习能力,通过榜样力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深圳市科协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还有更多更优质的课程等你来参与
欢迎您持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