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研学游,你会送孩子去吗?
生存技能培训夏令营、科技研学8日游、国外暑期游学……今年暑假,各类“研学游”受学生和家长追捧。研学游到底“研”的什么?又“学”的什么?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收费怎么样?
比普通旅行团普遍高1-2倍
“你们这个价格不便宜哟!”
“基本都是这个价位,我们可是有名校老师进行授课的。”
7月27日上午,在渝北区一家旅行社,市民汪先生正在考虑是否要给13岁的儿子报名参加研学。望着各类研学产品,他心中充满疑惑:有的研学项目看起来与普通旅游线路区别不大,但价格高出两三千元,也不知道花这么多钱值不值得?
该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旅行社推出了5天4晚2660元的“土家文化研学”夏令营、7天6晚8980元的“江南人文研学”夏令营、6天5晚7980元的“我去首都上大学”研学游等6条研学产品。
“为什么价格这么高?因为我们的研学游,吃、住都是星级标准,还会请专家来设计课程,所以成本比较高。”该工作人员说。
记者走访多个旅行社和研学机构发现,今年暑期,中小学生研学产品主要分为传统文化、探索自然、地域特色、素质教育等类型。一般来讲,市内5天研学价格为1500—3000元;5—9日的市外研学价格为4000—9000元;15—21日跨国研学项目为2万—6万元。相比于普通旅行团,这类研学产品的费用普遍要高1—2倍。
“娃儿小学毕业后,我花了3万元,给他报了15天的英国研学游。”张女士告诉记者,“广告宣传是娃儿会探访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大英博物馆等,如果自己带小孩去可能花不了这么多钱,主要是冲着这个项目‘学’的部分,娃儿可以‘插班’进入英国的初中课堂学习,希望能值这个价。”
记者从多款旅行类手机软件上搜索发现,同样地点、时长,行程设置上大同小异的暑期研学项目,收费也高低不一。以6天5晚的西安研学游为例,多是参观兵马俑、体验非遗手作陶俑、参观历史博物院等,价格多则9000多元,少则3000多元。
“我们价格存在差异,具体是以食宿条件、聘请的讲师等来定价。”旅行软件的客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研学项目属于定制化产品,实行市场的调节价,基本上由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进行自主定价,目前市场暂无统一标准,监管困难,定价较为随意。
“学”到了什么?
“游大于学”“游而不学”并非个例
近日,两江新区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小王刚从甘肃研学回来。她告诉记者,“宣传广告说有敦煌研究院导师讲解莫高窟、文物修复、壁画保护等,本想着通过研学弥补历史、地理知识的不足,结果只是当地的导游走马观花地进行了解说,由于行程没规划好,文物修护体验项目因时间不够被取消了,有点小失望,再也不想参加了。”
“这趟研学游有点遭罪。”家住九龙坡的罗先生在朋友圈吐槽,“放暑假后,给娃儿报了北京研学游。娃儿去一所知名大学那天,气温近40℃,但排队1个多小时,连学校门都没进去,只能在校门口拍照。后来为了听知名大学的学霸分享,又在教室等了2个多小时,娃儿早就失去了耐心。”
记者采访中发现,“游大于学”“游而不学”并非个例。陈女士给孩子报了乡野文化研学营,广告宣称可以参与农事活动、学习农耕文化、培养独立生活技能。结果4天的活动中,只有1天是参加打糍粑、推石磨等活动,其他时间都是山间徒步、参观景区等。
记者采访了多位参加过研学的学生发现,尽管不少中小学生通过暑期研学游收获满满,但是吐槽行程“拉垮”、体验感差的学生也有不少。重庆一教育机构研学事业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研学产品不是旅游+,而是教育+,研学游中的‘研学’成分至少要占70%。
“研学不在于‘花样多’‘堆头大’,真正的研学课程研发人需要不断打磨课程设计,并实施过程中进行‘留白式创造’,引导孩子们主动观察、思考、交流、总结,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内在主动性,学有所获。”这位负责人说。
为何良莠不齐?
缺乏相关标准和制度管理
“目前,研学游产品良莠不齐,最重要的原因是相关标准的缺失。”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秘书长辛世民认为,一是研学机构没有准入标准,门槛低,个人、旅行社、教育机构都可以开展研学,也不具备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导致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二是缺乏专业人才标准,从事旅游行业的缺乏教育经验,教育行业的人又不熟悉旅游。一些随队老师要没有起到研学导师的作用,因而研学效果不好。
对此,辛世民建议,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评价机制,对研学的机构进行评审,确定优秀“星级名单”进行推荐,便于家长选择的同时,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
“很多研学游设计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研学课程,最终导致‘游大于学’。”西南大学博士后、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健认为,组织高质量的研学活动,需要提高师资能力、课程设计、安全保证、班级管理。他建议,“可以将研学课程开发纳入学科教学计划,相关部门联合制定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指南,做好课程设计和开发,建立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评价的制度。”
在挑选研学游产品时,家长该如何甄别?对此,李健认为,为了避免无效的研学旅行,家长和学生应做好功课,要甄别项目的落地性,还有它的实际内容。
以“名校游”为例,家长要深度了解有关机构提供的研学产品是不是真的走进校园参观还是在校门口打卡拍照?是否有导师讲课还是只请在校生分享?
李健建议,在研学路线的选择方面,首先,家长要注意该路线是不是成熟的经典路线,有没有根据路线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并通过环境和任务激发学生的身体感知,进而去锻炼学生某个方面的素养。其次,家长不能光看“高大上”的产品宣传广告,而是要去关心内容的设计,从孩子成长需求、兴趣爱好出发,来选择艺术类、理工类、人文类、地理类的产品。同时,还要从组织方的资质准入、安全保障能力、价格合理性,筛选最适宜的研学项目。
主编:
匡丽娜
编辑:
贺子桓
校对:
罗建军
审核:
付爱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