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系列关于东方白鹳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今年冬天,天津迎来了可能是近20年来最多的东方白鹳,据称它们的数量达到了4000只,是全球理论种群数量的1.3倍。
自家门口的湿地有如此多的候鸟光顾,自然是件喜事,但是欣喜之余,这里的养殖户们也怨声载道。
养殖户气愤的原因很简单:东方白鹳把鱼都吃了,我们没有鱼了。
为了保护鱼塘里的鱼,养殖户们开始用鞭炮等驱赶东方白鹳;
而鸟类爱好者们则为鸟的状况担忧,四处奔走筹措资金用于购买投喂鱼苗,力图为迁徙至此的东方白鹳建立一个“冬季食堂”。
建食堂这事看上去热血沸腾,但它是好事儿吗?其实不见得。
因为关于东方白鹳的保护,里头还有很多门道。
天津北大港的东方白鹳 ©大猫
01
鸟类与人的巨大矛盾
天津为什么会有东方白鹳?这涉及到东方白鹳的习性和天津的地理条件。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它是一种大型涉禽,跟它的亲戚白鹳相比,东方白鹳的体型更大,有着黑色的喙部和醒目的白色眼睛。
引人注目的东方白鹳 ©李小六
作为一种候鸟,东方白鹳的分布相对狭窄,仅生活在俄罗斯的东南部以及我国的东北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也曾繁殖在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地。
根据IUCN(2018)推测,现存东方白鹳的成熟个体数量应在1000~2400只左右,这个量级甚至比大熊猫还低,所以东方白鹳也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迁徙是候鸟的特性。在我国,黑龙江省是东方白鹳最主要的繁殖地,当冬天到来,由于繁殖地的气温降低和食物减少,它们将分批次地飞往鄱阳湖、洞庭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途中将经过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等省区。
2018年东方白鹳的分布地图,来源IUCN
在东方白鹳的迁徙路线上,渤海是最大的一片水域。但宽阔的海面无法为鸟类提供休憩的落脚点,海洋上空的上升气流也不及陆地强烈,对于需要长途跋涉的鸟类来说,沿海岸线前进是更省力的选择。
再来看看天津的位置,首先它毗邻渤海湾,正处于东方白鹳及其它鸟类迁徙的路线内,能够作为停歇地;
再者天津有着126公里长的海岸线,超过40公顷湿地,包括众多滩涂、沼泽、浅海和水库。
另外,近一个世纪以来,天津湿地的面积正持续减少,而这些消失的天然湿地,恰恰变成了农田和鱼虾养殖场等——
这无形中为路过的鸟类提供了若干潜在的、猎物密度极大的自助餐厅。
因此天津无疑是东方白鹳的重要过路驿站。同时,鸟类同人类生产之间的矛盾,也在这里埋下了种子。
02
天津,究竟能承载多少东方白鹳?
如果天津历史上一直都是东方白鹳的过路地,那么凭借这里的水热和自然生境条件,理应是可以满足它们补充迁徙能量的。
今年的状况却为何让人叫苦不迭呢?
一个首要的问题是,天津究竟能承载多少东方白鹳?
鉴于鸟类种群数量统计的难度和获取数据的限制,直接计算出某一区域的东方白鹳具体承载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过往的记录和新闻报道中得知相关数字。
当然也有媒体说,今年天津的东方白鹳超过了5000只
关于天津东方白鹳的最早记录,应是陆建建(1994)记录的1991年1月,在天津北大港发现的15只越冬的东方白鹳。此后张淑萍(2001)于1999年,雷维蟠(2010)于2009年分别记录到800只和500只的大群东方白鹳。
学者王宁等(2018)通过对保护区管理中心设置的常规观测点进行鸟类种群数量巡护观察,得出了2013~2016四年间,天津北大港地区秋冬季节的东方白鹳数量应分别为约300、900、300和900只。也有媒体报道称,2015、2016年北大港的东方白鹳数量其实已经超过1100、1200只。
2017、2018、2019三年间有关东方白鹳的数据记录不多,但是同样根据新闻内容,这三年内在天津北大港休憩的东方白鹳也应在每年600~1300只左右。其中,在2018年,研究人员曾单次记录到东方白鹳1347只。
总体来讲,将天津作为驿站的东方白鹳数量正在增加,以北大港为例,近五年以来,东方白鹳停歇的数量都在1000只以上,这几乎就是北大港可承载数量的上限。
2019年北大港的东方白鹳 ©大猫
回到今年的状况上来,今年来到天津的东方白鹳有4000只。据当地志愿者描述,以往东方白鹳落脚的曹妃甸、七里海、北大港三个保护区,今年的生态状况都很堪忧——
曹妃甸湿地保护区严重干涸,七里海湿地保护区食物严重不足——大部分的白鹳只能由北大港承接。
4000相对于1000,现在的天津显然承载不了如此之多的东方白鹳。
03
东方白鹳,是否需要投喂?
排除数据统计错误的情况不谈,令东方白鹳数量“超载”的可能因素有两个:一是繁殖地今年生存条件好,繁殖率高,东方白鹳种群数量自然增长——这是好事。
二是就如前面提到的,天津周边的其他东方白鹳栖息地(如河北曹妃甸)遭到破坏,过路的东方白鹳不得不集中到一个地方,以致于挤到保护区外的人工养殖区域觅食。
这也是东方白鹳面临的最大威胁——栖息地的减少。
出于野生动物机警的天性和觅食特性,东方白鹳更偏爱广阔、形状规则的活动区域,最好还能远离人类和建筑物干扰。
可惜,目前适宜东方白鹳栖息的区域斑块已经很有限,这些区域都在变成鱼塘、农田和工业用地。
大量的集中,有可能反映了周边适宜栖息地的消失,鸟类被迫集中。
杜林芳(2010)研究认为,截至2007年,天津市内可作为东方白鹳栖息地的斑块仅占斑块总数的0.1%,栖息地碎片化以及大面积栖息地斑块的丧失势必降低该地区对东方白鹳的承载能力,最后导致种群数量的减少。
来源:澎湃新闻
此外,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投喂东方白鹳是否合理?
从动物保护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当然不希望东方白鹳因缺少食物饿死;可从维持生态的角度上来说,投喂会改变鸟类的迁徙习性,让它们形成本不该出现的习惯。
比如说天津本来就只是迁徙的一个驿站,然而从新闻中我们得知,最少从2018年起,当地就开始了对东方白鹳的投喂。
短期上,这增加了东方白鹳直接在此越冬的概率,“鸟中熊猫”的留驻着实令人激动。
但是长期下去,更多的东方白鹳在迁徙时飞抵此处等待投喂,同时天然栖息地仍在被破坏……
循环往复,诸如养殖户血本无归的事件会越来越多,人与鸟的冲突便在所难免。
偷猎、毒杀、鸟网、蓄水甚至气候变化,影响东方白鹳种群的因素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应当为东方白鹳做的事情,绝不仅仅是一个“冬季食堂”就能解决。
前年,吉林发生了枪杀东方白鹳案
04
恢复栖息地,才是根本之路
投喂不过是解决东方白鹳“超载”的权益之计,相比之下,寻求或建立对养殖户的损失补偿机制才是保护的第一步。
如何确定养殖户的损失情况?损失的赔付比例是多少?这需要计划,更有待去摸索去实践。
而且这不是件依靠个人或者民间团体到处奔走就能完成的事,它更需要当地政府的共同协作——
从宣传上,推广保护东方白鹳等候鸟的重要意义,让人们为拥有这些野生动物而自豪;从政策上,保证当地居民能从保护珍稀鸟类的行动中,获得一定的补贴甚至是奖励。
只有人与鸟之间的冲突有所缓和,保护工作才有进行下去的空间。
东方白鹳 ©大猫
除了减少养殖户损失,化解“超载”的根本路径,还是恢复栖息地。
事实上,鱼类占据了东方白鹳食谱的79~90%,在正常条件下,就算在食物不充裕的冬天,它们也有自己的生存方法。
所以为什么东方白鹳会挨饿?本质上依然是湿地的减少。
发展经济固然重要,然而仅仅是先破坏再实施一些譬如投喂、划定保护区之类的行为去补救,也不过是亡羊补牢而已。
物种保护没有特效药,有的只是科学监测和合理保育的漫漫长路,东方白鹳也是如此。
但愿十年乃至几十年后,东方白鹳依然能在日出之地的东方,乘风飞行。
东方白鹳 ©大猫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人工智能】,了解更多人工智能活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