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木乃伊”,是古人保存尸体的一种方式,“脱水”是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古埃及人用制作木乃伊的方式保存了很多人类及动物的尸体。最近,科学家们在福建发现了1500万年前的南酸枣化石,这些南酸枣化石的形成过程就像是大自然制作的“木乃伊”……
首先,南酸枣是啥
说到枣,大家都不陌生。每到秋冬季节,小小圆圆的枣儿挂满枝头,拿着竿子,一竿子打下去,小枣儿便像冰雹子似的落下。
而南北两地的枣存在着区别,其中南酸枣(也称五眼果)是南方地区比较独特的一种枣,严格意义上说它其实并不是枣树的果子,而是一种漆树的果子,算是芒果家的远方亲戚。它主要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
南酸枣(来源:搜狐)
南酸枣的果实由薄果皮、木质内果皮、可食用的中果皮和果肉组成。除了吃之外,南酸枣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完整的果子不容易看出来,但如果把果肉完全吃掉,就可以发现它的果核顶端常常有整齐排列的五个小孔,所以又叫“五眼果”,有着“五福临门”的寓意。神奇的是每个小孔都可长出一个芽,一粒果核种子便可长成五棵苗,因此南酸枣也有着“一花开五叶”的禅意。
现生南酸枣核(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
南酸枣化石:“木乃伊”式的保存方式
而南酸枣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据考古学证据显示,早在8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经开始食用南酸枣,并且喜欢将其果实大量储存起来。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美国芝加哥植物园的同行们,在福建漳浦中新世佛昙植物群中发现了1500万年前的南酸枣化石。不同于传统的保存方式,这些南酸枣化石像“木乃伊”一样,是通过干枯、脱水的方式将远古南酸枣的形态结构立体地保存了下来。此次采集到的南酸枣果化石有7枚,而通过“木乃伊”式的保存使得其不仅样貌保存完整,并且这些果实内部的种子也保存完好。
现存南酸枣(来源:搜狐-摄行记)
南酸枣果实化石宏观形态(1-3)及微细结构特征(4-6)(来源:南京古生物研究所)
科研人员发现这批南酸枣果化石非常奇特,并利用微计算机断层(Micro-CT)扫描和包埋切片等实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之后,国际古植物学专业期刊《古植物学和孢粉学评论》(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报道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这些1500万年前南酸枣的形态特征比现代的更为多元化,它们竟有七个小孔。这也是全球首例具有七个萌发孔的南酸枣属果化石,并将其命名为福建南酸枣(Choerospondias fujianensis sp. nov.)。
南酸枣果实化石Micro-CT扫描宏观形态(1-3)及内部结构特征(4-9)(来源:南京古生物研究所)
延续至今的南酸枣
现生南酸枣属仅有南酸枣一种,是东亚地区的特有植物。大约2000万年前,南酸枣属就已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到了1500万年前由于气候骤变,该属在欧美大陆消失了,东亚地区现也仅存一种南酸枣。通过古植物学和环境考古资料显示,南酸枣属在东亚地区自渐新世以来几乎保存着连续的记录。通过古生态学分析显示,南酸枣属的生态适应范围较广,而这个特点很可能是该属在东亚地区一直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次福建南酸枣化石的研究表明,南酸枣很久以前就在欧洲消失,而在我国华南地区,它们很可能从远古时代一直延续生存至今。所以环境对物种的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物种也会为适应环境而改变自己的某些属性。这并不是物竞天择,也不是优胜劣汰,而可能是顺应而生、适时而变。
参考文献:
[1] Zixi Wang, Fabiany Herrera, Junwu Shu, Suxin Yin, Gongle Shi*, 2020. A new Choerospondias (Anacardiaceae) endocarp from the middle Miocene of Southeast China and its paleoecological implications. Rew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283: 1–10. https://doi.org/10.1016/j.revpalbo.2020.104312.
作者:刘芸,王姿晰,谭超,王冠群,潘浩晨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人工智能】,了解更多人工智能活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