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科普:超15亿只废弃口罩流入海洋,其中一只在企鹅胃里......
发布时间:2021-02-09
浏览次数:696
海洋环境科普:超15亿只废弃口罩流入海洋,其中一只在企鹅胃里......

据海洋保护组织OceansAsia去年年底发布的一份题为“海滩上的面具”的报告称,2020年,约15.6亿个口罩流入海洋,对海洋生物产生威胁。

 
 

 

 

图片

 
 
 
 

 

 
 

企鹅尸体解剖后竟发现完整口罩

 

据央视财经报道,2020年9月,动物学家在巴西海岸发现一只企鹅尸体,解剖后发现其胃里有一只完整的N95口罩。

图片

图片

海洋动物误吞口罩导致死亡的事件并不在少数。除了企鹅尸体内发现完整口罩外,还有人在清洁迈阿密海滩时,看到口罩绳子缠绕在一只已经死亡的河豚身上。

 
 
 
 
 

 

 
 

更多生物生存环境受其威胁

疫情暴发以来,人们对于口罩的需求及使用量暴增,也严重威胁到海洋生态:不但发现有章鱼躲在废弃口罩下、企鹅误吞N95口罩导致营养不良,还发生不少海洋生物被口罩左右两边的耳带缠绕而死亡的案例。

图片

据《卫报》报道,口罩重量轻巧,十分易于移动,能够漂浮数公里直达海底最深处。一旦进入海中,鱼类就毫无疑问地将会以它们为食,从而导致胃阻塞、窒息甚至死亡。此外,口罩还会缠绕小鱼、螃蟹和软体动物(如水蜗牛等),将它们勒死。

图片

图片

拉各斯大学的环境顾问和讲师表示,鲨鱼和鲸鱼这样的大鱼张开嘴时,会吞下大量可见的东西,因此会吞咽包括口罩在内的塑料。这些食物定居于肠道,降低了他们摄取正常食物的能力,阻碍了食物在肠道中的流动,最终导致死亡。

 
 
 
 

 

 
 

去年超15亿只废弃口罩流入海洋

 

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多年来一直稳步上升的塑料消费量大幅增加。个人防护设备特别是口罩,已成为预防病毒传播的常用工具。

为了满足急剧增长的需求,个人防护设备的生产已经扩大,浪费也急剧增加。 而当它们被乱扔、废物管理系统不足或不存在或系统因废物量增加而不堪重负时,就会进入海洋。

图片

一份名为“海滩上的面具”的报告称,2020年,约15.6亿个口罩流入海洋。以一个口罩平均约重3、4克来估算,这导致了额外的4680至6240吨的海洋塑料污染。

图片

△OceansAsia组织于2020年底发布的报告“海滩上的面具”封面。

据估计,塑料污染每年导致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龟、100多万只海鸟以及更多的鱼类、无脊椎动物和其他动物死亡,还对渔业和旅游业产生了负面影响,给全球造成经济损失。

图片

图片

△大量废弃口罩,几个月以来数量有增无减。

世界自然保护组织(WWF)亦有研究表明,如果所用口罩中有1%处置不当,则每月将有1000万只口罩将对环境造成污染。

 
 
 
 
 

 

 
 

废弃口罩降解需400至500年

OceanAsia的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生产口罩的数量推估有520亿个,保守损耗率为3%。

图片

由于一次性口罩是各种熔融塑胶制成,再加上成分和污染及感染的风险,很难回收利用。其主要制作原材料为聚丙烯等,属于不可降解塑料,在环境中降解需长达400至500年的时间。

图片

因此,流入海洋的15.6亿只口罩需要450年才能逐渐转变成微塑料,对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废弃口罩究竟应如何处理?

那么,如何妥善处理废弃口罩才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图片

OceansAsia组织向全世界发出呼吁:

对于各国政府:

执行旨在鼓励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口罩的政策,例如发布关于适当制造和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口罩的准则;

促进创新和开发一次性塑料口罩的可持续替代品;

通过增加罚款来阻止乱扔垃圾,并教育公众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理口罩;

维修和改进废物管理系统,以减少损失和溢出。

图片

对于普通民众:

个人应尽可能佩戴可重复使用的口罩;

用过的废弃口罩负责任处理,不乱扔。

对此,我国也有严格规范的废弃口罩处置程序:

图片

 
 

 

就个人而言,我们需共同努力,为生物们营造安全的生存环境,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让“海滩上的面具”越来越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