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科普:南极磷虾——6.5亿吨“海上金矿”,即将进入“中国时代”?
发布时间:2021-03-12
浏览次数:1795
海洋生物科普:南极磷虾——6.5亿吨“海上金矿”,即将进入“中国时代”?

南极磷虾是全球储量最为丰富的生物资源之一,生物总量高达6.5~10亿吨。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就开始建造专门的磷虾捕捞船,争相跑到南大西洋“圈地”,目的正是为了捕捞南极磷虾。

2009年,中国正式将南极磷虾列为“国家经济战略资源”——这意味着继苏联、日本、挪威之后,南极磷虾产业很有可能会迎来新的“种子选手”。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内的远洋渔业公司对南极磷虾的开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渔船设计与建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南极磷虾:6.5亿吨“海上金矿”,即将进入“中国时代”?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

从2007年开始,全球的南极磷虾产业进入了“挪威时代”。随着中国的入局,挪威的地位受到了巨大挑战;与此同时,俄罗斯、韩国也已经建成新的磷虾捕捞船,新一轮的激烈角逐将从2020年正式开启。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挪威,目前都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

南极磷虾的资源量极其庞大,每年大约有3亿吨的磷虾被须鲸、海豹、企鹅、海鸟以及南极的鱼类吃掉,人类的商业捕捞量还不到海豹消耗量的0.5%,历史上全球捕捞产量最高的一年也不过只有52.8万吨(详情见下图)。

南极磷虾:6.5亿吨“海上金矿”,即将进入“中国时代”?

1973-2013年全球南极磷虾的历史捕捞量

由于资源量太过庞大,国际上成立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这一组织专门负责南极磷虾的商业开发与资源保护,同时也是“准入门槛”——只有加入了这一国际组织并服从配额限制,才能正当地在南极海域捕捞磷虾。

CCAMLR将南极磷虾的自然分布区分成了不同的捕捞区域,其中资源量最丰富的是靠近南大西洋的48区。保守估计,48区至少有4000~6000万吨的磷虾资源,哪怕资源量不再继续增长,也足以供全人类开发200年左右。

南极磷虾:6.5亿吨“海上金矿”,即将进入“中国时代”?

48区:南极磷虾的“黄金渔场”

对人类目前的开发能力而言,南极磷虾资源似乎是“无限量供应”的。但即便如此,国际上还是设定了62万吨的捕捞触发限额。换言之,一旦磷虾的捕捞量达到或超过了62万吨,48区和58区就会被进一步细分成各个亚区,届时也将会采取新的管理方案,这也是为了保护磷虾资源而人为设置的“天花板”。

在过去的2018~2019年捕捞季,全球的南极磷虾捕捞量达到了38万吨,离62万吨的限额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未来几年,世界各国依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南极磷虾:6.5亿吨“海上金矿”,即将进入“中国时代”?

新鲜的南极磷虾

然而,对南极磷虾的商业开发而言,船只的捕捞能力并不是“硬实力”的表现——加工能力才是。远洋渔船最终能将多少磷虾产品运回国内,最终还是要看渔船能加工多少磷虾,这一点也是很多传统捕捞国的“致命短板”。

和近海的鱼虾贝藻不同,南极磷虾远离工业和生活污染,所有群体都是纯天然的野生虾,因此品质很高。另外,捕捞上来的磷虾很容易在短期内变质,如果船只的加工能力跟不上,那么不仅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还会污染南极的环境,船只的能耗成本也会增加。

南极磷虾的捕捞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这从磷虾的生物学上也能找到答案。

南极磷虾的体内具有活性很高的水解酶,当磷虾死后,这些酶就会将体内的蛋白组织快速分解,因此捕捞的磷虾必须立即加工。如果要加工成人类的食品,那么所有的磷虾必须在3小时内加工完毕;如果是做成水产或畜牧饲料,那么至少也要在10小时内加工完毕。

南极磷虾:6.5亿吨“海上金矿”,即将进入“中国时代”?

南极磷虾的品质检测

也正因为如此,各个捕捞国都在船只的加工能力上砸下了不少成本,纷纷对加工装备升级换代。在过去的十年里,挪威的磷虾捕捞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61.9%,其“制胜法宝”就在于新装备、新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过去也曾是世界一流的磷虾捕捞大国,在2001年还创下了7.3万吨的最高捕捞纪录。在“领跑”了13年后,日本的远洋渔船逐渐老化,产能明显下降,在与新兴国家的竞争中开始趋于劣势。2013年,日本全面退出了南极磷虾的开发行列,被淘汰的原因就和加工能力有很大关系。

南极磷虾:6.5亿吨“海上金矿”,即将进入“中国时代”?

 

说到加工能力,不妨先看看当今的“磷虾一哥”——挪威。挪威的Aker公司是全球南极磷虾的产业领导者,其业务范围相当广泛,具备船型工艺开发、资源勘测、磷虾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完整产业链。

目前,挪威的磷虾捕捞船每年能加工35万吨的南极磷虾——这几乎是当前全球磷虾捕捞量的总和。在挪威的捕虾船中,功率最大的有6000千瓦,最小的也有3960千瓦,加工的产品主要是磷虾粉和磷虾浓缩液。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2019年初,Aker公司全新建造了一条专业级的远洋捕虾船( Antarctic Endurance),预计每天能处理1200吨鲜虾,年加工能力在15万吨以上。另外,挪威的Rimfrost企业也正在建造一条120米长的大型捕虾船,预计在2022年开始正式运营。

南极磷虾:6.5亿吨“海上金矿”,即将进入“中国时代”?

挪威的专业级捕虾船( Antarctic Endurance)

说完了挪威,再说说中国。

南极磷虾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已经在布局相关产业了。1985年中国科考团队首次到达南极时,重点考察对象之一就是南极磷虾。在次年的“863计划”中,南极磷虾也被重点提及;在最近的《“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等战略性文件中,南极磷虾的开发也都被当成了重点项目。

值得振奋的是,中国目前也已经具备多条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比如“福荣海”号、“龙腾”号、“深蓝”号、“龙发”号等等。顺便再多说一句,日本在退出南极磷虾的商业竞争之后,在2012年将国内仅剩的一条磷虾捕捞船出售给了中国,被改造之后就成了现在的“富荣海”号。

南极磷虾:6.5亿吨“海上金矿”,即将进入“中国时代”?

世界主要国家的捕捞船参数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深蓝号”,该船全长114.88米,总吨位7800吨,在捕捞方式上还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横杆泵吸技术。到目前为止,“深蓝”号堪称中国南极磷虾捕捞及加工船的“标杆之作”,代表着国产渔船磷虾加工能力的最高水平。

“深蓝”号每年的捕捞加工能力在7万吨以上,最多能达到10万吨,同时船内还配置了冻虾加工线、虾肉加工线以及虾粉加工线,能够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

南极磷虾:6.5亿吨“海上金矿”,即将进入“中国时代”?

“深蓝”号(模拟图)

就加工能力来看,目前的中国还比不上挪威,但在未来超越挪威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据统计,中国的渔船总量超过100万艘,其中远洋渔船的数量接近3000艘,在全球首屈一指,综合实力相当强悍。

另外,中国已经具备自主生产大型捕捞加工船(100米以上)的能力,硬件问题已经不是制约因素。再者,随着中国近海的渔业资源逐渐枯竭,远洋渔业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届时,南极磷虾必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