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的土偏红,中部的土偏黄,东北的土则多为黑色,土壤的颜色俨然已经成为各地的“名片”与象征了。
其实,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土壤颜色的大致分布规律。北京中山公园的明代社稷坛内就摆放着寓意华夏疆土的五色土——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
社稷坛五色土(图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
黑的、红的、黄的......土壤的颜色是谁调的?
虽然古代的五色土已经将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分布大致体现出来,但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颜色不一样,人们并不知道答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土壤的颜色有了更为科学细致的划分,比如黑色、红色、黄色、砖红色、紫色、棕色、黄棕色和灰白色等等。经过科学家们的取样研究,土壤颜色的奥秘也逐渐被揭开。
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与矿物组成是影响土壤颜色的主要因素,前者主要影响土壤颜色的深浅,后者主要影响土壤的主色调。
您可能要问了,啥是腐殖质?
简单来说,腐殖质是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后的动植物残体碎渣形成的一类黑乎乎的胶体状物质,“长得很丑,但很温柔”。腐殖质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富含营养,可以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腐殖质之所以颜色较深是因为它含有棕色的胡敏酸和黑色的胡敏素,这两种物质的组成基团具有深色光学特性,导致腐殖质看上去黑乎乎的。因此,土壤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发黑偏深。
土壤腐殖质含量给土壤的深浅定下基调后,土壤矿物就开始给土壤“调色”了。当土壤中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赤铁矿含量较高时,土壤越偏红或红棕色;当土壤中以水合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针铁矿含量较高时,土壤则呈现黄色;当土壤中盐分含量越高,比如钠盐、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等较多的时候,土壤则可能越偏白;如若土壤由紫色砂岩、页岩风化物形成,则土壤会呈现出紫色等等。
除此之外,土壤的颜色也会受到土壤颗粒大小和土壤含水量等的影响。
通常来说,黑土地肥力高,盛产粮食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和小麦等;紫色土壤肥力也相对较高,除了旱地粮食作物外,还多种植棉花、油菜和柑橘等;红壤一般酸性较高,肥力相对较低,通常适合种植水稻、茶、甘蔗和柑橘等;黄壤通常要比红壤湿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除了常见的农作物外,黄壤也产茶叶和蔬菜。
五颜六色的土壤(图片来自中国土壤学会网站)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