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科普:有哪些巧合的事实可以证明,太阳系的存在是被精心设计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2-05-16
浏览次数:1138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一直以来就有一个说法,太阳系的存在,特别是地球存在是需要非常极端条件的,而在自然状态下,这种条件几乎就不可能存在,因此有一种说法,整个太阳系就是被制造出来的!

太阳系是怎么来的?现代天文理论认为太阳系诞生于一片星云,我们从银河系的多个区域观察到了正在形成中的恒星系,最著名的区域就是各位熟悉的猎户座M42火鸟星云,记得NASA为庆祝哈勃望远镜20周年时曾有部猎户座大星云(M42)的3D纪录片,带上3D眼镜后的立体画面十分震撼,在星云内部就像是一条正在诞生恒星系的星河,到处都是诞生中的恒星吸积盘!

另一个则是金牛座部分著名的原始星云积盘,中心则已经形成原恒星,而周围出现了一个个同心圆,每一个圆轨道中都诞生了一颗行星,能看到同心圆结构是因为行星已经将其轨道上尘埃物质吸收殆尽,而此时中心恒星的辐射呀尚未将吸积盘清除干净,所以距离真正的恒星系还有一段时间。

ALMA观测到的20个原行星盘的240 GHz尘埃连续谱

太阳系和地球到底有多少个巧合能证明是被制造的?科学家相信太阳系不是被指制造出来的,但有一点科学家又不得不承认,地球存在实在太特殊了,首先就是地球的轨道,我们现在很清楚,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碳基水基生命,所以液态水的存在太关键了,像金星那么近,水都蒸发了,像火星那么远,水就结冰了!

太阳系宜居带示意图

所必须刚刚好才可以,科学家根据太阳系的规模,对地球轨道附近宜居带的范围对比,两者的差距就像是在太阳轨道周围用刀刻一条线,而地球则刚好在这个位置上,你说神奇吗?地球就像是天选之子,好事还没到头呢,请继续!

水的形成:光有温度合适是不行的,还得有水,地球形成之初水其实并不在表面,绝大部分都以化合物的方式存在于地下,但早期重轰炸时期的陨石雨让地球变成了一片火海,高温下水合物和水都蒸发到了大气层中,待地球冷却后就形成了海洋!

地球磁场示意图

地球磁场:学家并不清楚磁场是何时形成的,但却很清楚磁场给地球带来的好处,磁场让带电粒子远离地球,仅有部分也导入两极,避免了大气层被剥离,更避免了地球火星化!

月球的存在:忒伊亚的撞击产生了月球,它的存在让地球自转降低,自转轴更稳定,对生命的诞生助力是非常大的。

木星:木星的存在为地球避免了生命诞生后的多次毁灭,尽管没有彻底消除,但它的强大引力让很多彗星在进入内行星轨道之前,就被这个吸尘器抓走了,避免了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多次撞击地球。

生命的诞生:最后是生命的诞生,很多朋友认为地球生命的诞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但即使连科学家都无法保证,地球如果重来一次的话,到底是否会诞生文明,因为这是无数次偶然性的事件中诞生的,比如蛋白质就是一定排列的1000多个氨基酸构成的,如果错了,就不可能形成蛋白质!有人如此形容,就像一个垃圾堆里,一阵旋风刮过,一架波音747就装配完成了。

其实类似的偶然性事件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举例了,要不然本文就无法结束!

到底是被制造的还是自然诞生的?刘慈欣的《赡养上帝》这个短篇中,叙述了一个过度依赖先进科技却在宇宙中到处播撒生命的文明,到最后却衰败到无力维护漂流到了地球,整整二十亿人的先进文明却无法生活自理,一个荒诞而又有趣的故事,但却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我们真的是被创造的吗?

很显然通过被创造这个链条,可以无限复归到创造上一个文明的文明,因此在这个有趣的链条中,终归有一个文明不是被创造的,他到底是谁呢,就不能是我们自己吗?

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非同寻常的主张必须要有非同寻常的证据支持,所以不要看到太阳系那么多巧合就认为是人造的,就比如,你可以往前追踪20代,到了600多年前的明朝,当时一对夫妻生下了一个孩子,然后一直延续到了现代,那么请问当时为什么所有的可能都会是朝着现在发展的,是不是有神秘的力量控制着这个世界?

其实这只是一个幸存者偏差而已,就像在《时间简史》有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宇宙中一切的常数,一切的可能都是朝着生命诞生的方向发展的,霍金给出的答案是人择原理,因为如果不这样发展,我们的宇宙根本就诞生不了人类,也就没有人问这个问题了!

这非常有趣,也许在我们之前,已经有N个宇宙,但却没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很幸运,还可以有著名的哲学三问或者另一个科学四问!

太阳系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其实答案也很简单,人择原理而已!因为宇宙中有千千万万个太阳系,那里也许有生命,但更多的是没有生命,而我们只是其中的幸运儿之一!



欢迎扫码关注深圳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