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新!“地面空间站”来了
发布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1079

2月27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在哈尔滨通过验收。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地面空间站”是什么?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立项的“十二五”期间重点规划项目。该项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旨在聚焦航天领域重大基础性科学技术问题,构建我国首个空间综合环境与航天器、生命体和等离子体作用科学领域的大型研究基地,形成国际领先水平的空间环境耦合效应试验研究平台。

可以预见的是,曾经许多需要抵达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未来在这里就可以完成,这对于我国航天事业和空间科学探测能力发展有着不可言喻的推动作用。


2月27日,“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国家验收会现场。(哈尔滨工业大学供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说,该装置对我国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产业转型升级、高端人才培育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学校将不断优化装置技术指标,持续提高装置科学水平,加速形成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我国实现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重大跨越作出新的贡献。


“地面空间站”长什么样?


约50个足球场大小的园区内,分布着“一大三小”四栋实验楼,“一大”即空间综合环境实验楼,“三小”即空间等离子体科学实验楼、空间磁环境科学实验楼、动物培养室。这就是位于哈尔滨新区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园区效果图。哈工大供图


按照设计规划,“地面空间站”可以模拟真空、高低温、带电粒子、电磁辐射、空间粉尘、等离子体、弱磁场、中性气体、微重力等9大类空间环境因素,能够阐释空间环境对材料、器件、系统及生命体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

相较于把实验仪器设备搬到太空,“地面空间站”既能节省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又可以根据科学问题和工程需要,设置特定的环境因素,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多次重复验证,从而打造更加安全便捷的实验条件和科研手段。

“未来,许多需要抵达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在地面上就能完成。”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闫继宏说,这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


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月尘仓(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地面空间站”都能干什么?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就是要在地球上建设一个与真实宇宙空间环境相似的‘地面空间站’,相当于把空间站‘搬’到地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常务副总指挥、常务副总师、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表示。


“地面空间站”的中央监控大厅。(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摄)


1.空间综合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

空间综合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能够在地面模拟太阳系典型空间环境因素,包括真空、高低温、原子氧、空间粉尘、粒子辐照、电磁辐射等,实现了同一空间多环境因素及其强关联效应和极端环境的地面模拟。

•空间综合辐照环境模拟系统能够在地面实现真空、低温、太阳/紫外电磁及带电粒子综合辐照环境地面模拟。

•月表环境模拟系统能够模拟真空、低温、电子辐照、紫外辐照、微米/亚微米级带电粉尘等月表多因素综合环境及效应。

•火星尘环境模拟系统为国内首台直流引射式低密度风洞,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平台致力于火星表面尘暴环境的模拟。


火星尘环境模拟系统


•高速粉尘环境模拟系统是国内首台用于空间高速粉尘环境模拟的大型装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高能粒子辐照环境模拟已完成300MeV质子重离子加速器、器件高能离子辐照终端和多因素耦合生物学辐照终端建设工作,并为多家科研单位提供服务。

整体设计图


2.空间磁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

空间磁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能够在地面实现亚纳特级-亚毫特级、大尺度、多功能的磁环境模拟。


空间磁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哈工大供图


3.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

能够在地面实现对近地空间和临近空间等离子体环境的模拟。


临近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分系统。哈工大供图


“地面空间站”拉开科技交流合作新篇章


大科学装置承载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美好愿望,更吸引着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来自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将自身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需求更紧密地结合。

今年,“80后”聂秋月迎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第十个年头。2014年,她从清华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后,毅然选择一路北上,参与到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的研制工作。


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大科学装置将成为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一个新的策源地。”从南方一所高校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职的金成刚说,从航天电子元器件检验到引力波探测,从农业育种到生命科学实验,越来越多科研攻关将在这里展开,越来越多高层次科研人才将在这里汇聚。

当前,“地面空间站”建设的溢出效应已经显现,已累计获得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80余项,将在脑科学、生命健康、高端仪器、辐照育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技网综合自科技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