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也有偏爱重口味的,你信么?
通常土壤中含有0.05%的氯化钠时,许多植物就不能生长,但有一类植物口味就很“重”,它们偏爱“带咸味”的土壤,甚至在含盐量高达3~4%的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并完成整个生命周期——它们就是“盐生植物”。
常见的盐生植物及其生活环境
盐生植物靠什么在盐碱地上安家落户
植物学家根据植物对盐的生理适应将盐生植物分为真盐生植物、泌盐盐生植物和假盐生植物三个类型。
真盐生植物又称聚盐性植物,这类植物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肉质化的茎或叶。它们通过高浓度的细胞液形成大大超过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从高盐浓度盐土中获取水分,并且通过细胞内液泡膜上大量的转运蛋白把胞质中多余的钠离子泵入肉质化组织和绿色组织的液泡之中隔离起来,从而使自身体内单位体积的盐分浓度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常见的代表植物有生长重盐渍土上的盐地碱蓬、盐角草、盐穗木、盐节木、猪毛菜等。
真盐生植物的肉质化器官(左)并能将钠离子包裹在液泡中(右)
泌盐盐生植物分为向外泌盐植物和向内泌盐植物两种。向外泌盐植物利用盐腺把吸收进体内的盐及时分泌到茎、叶表面;向内泌盐植物的叶表面具有囊泡,将体内盐分分泌到囊泡中暂时贮存。当盐份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聚集盐分的茎、叶会自行脱落以保正植株的正常生长,因此这类植物只能使土壤盐分在原地循环,却不能把盐从土壤中带走。常见的代表植物有柽柳、二色补血草、大米草、桐花树等。
泌盐盐生生植物植株(左)及器官表面的盐分结晶(右)
假盐生植物又称拒盐植物,通过在根系外表形成硅膜和一些盐的离子通道对盐进行排斥,以保持自身不受土壤中盐分侵害。常见代表植物有芦苇、百脉根、车轴草、罗布麻、风毛菊等。
盐生植物中“吃盐”的佼佼者
被称作“抗盐勇士”的盐生植物虽然能在盐碱地上各显神通地存活下来,但是真正能“吃掉”盐碱地中的盐分,让盐碱地变废为宝的只有真盐生植物,而它们中的佼佼者非盐地碱蓬和盐角草莫属。
常见假盐生植物
盐地碱蓬(学名:Suaeda salsa(Linn.) Pall),又名碱蒿、黄须菜,为藜科碱蓬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干直立,侧枝发达,肉质化叶片呈半圆柱状,入秋后全株变紫红色。盐地碱蓬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常见于滨海洼地、渠岸或田边盐渍化土壤中,具有抗盐碱和耐海水的特点,是常见的钠土指示植物,也是优良的盐碱地改良植物。
盐角草(学名:Salicornia europaeaL.)为藜科盐角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茎直立,多分枝,肉质,有节,成熟前呈深绿色,成熟时呈紫红色,叶片退化成鳞片状,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盐碱地、盐湖旁和东部海边,是世界上最抗盐的高等植物之一。
盐地碱蓬的不同季相表现 夏季(左)秋季(右)
“吃盐”植物的妙用
根据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田长彦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以盐地碱蓬、盐角草为代表的“吃盐”植物,每亩能生产1.8吨的干物质,并且能带走400多公斤盐。将它们种植下去以后的第一年,土壤盐分就降低了40%,第二年降低了60%以上,第三年降低了85%到90%,已达到可种植农作物的标准,这意味着我国约15亿亩的盐碱地有了改良的希望。利用盐生植物“吃盐”的特性降低土壤盐分,不但在成本和资源耗费量远低于传统的工程改良措施,而且还能为畜牧养殖提供大量饲草,可谓一举多得。
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实验过程
除了能降低土壤盐分,有的盐生植物可以食用,如冰菜、野榆钱菠菜、碱蓬已经成为高档蔬菜走上人们的餐桌;有的可以作药材,如黑果枸杞、罗布麻等变身日常保健茶饮被随身携带;有的可以用于绿化美化环境,如盘锦辽河入海口壮美的红色海岸带;还有的可用于制生物炭,改良酸化土壤……
世界上只有1%左右的陆生被子植物属于盐生植物,约 3000多种,是极为稀缺的植物资源。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公众对盐生植物的认识不断提高,盐地碱蓬、盐角草、野榆钱菠菜、黄花补血草、冰菜等一批既能“吃盐”,又具备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的盐生植物,正在让曾经干裂、泛着白花的不毛之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盐生植物的其他用途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