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有多难?这些炫酷神器让航天员出舱更顺利
发布时间:2024-03-18
浏览次数:1343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为了助力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航天科技人员为航天员乘组配备了哪些炫酷神器呢?

微型航天器+无线WiFi

舱外航天服是一种微型载人航天器,既能满足航天员生命保障需求,又能实现舱外移动。此次用来执行出舱任务的舱外航天服高2米左右,科技含量比以前更高,关节更灵活,支持出舱时间也更久——从以前的4个小时增加到8个小时。航天服头盔上配有摄像机,可以全程记录航天员舱外操作过程。

舱外航天服是微型载人航天器

与神舟七号出舱任务不同,现在中国航天员出舱,航天员与舱体之间不再有电脐带连接。这是因为舱外航天服已实现供氧和温度、压力控制,减轻了航天员舱外活动的负担,使其活动范围更广、更灵活。

此外,航天员在进驻空间站后,会建立起舱上WiFi环境,以便于天地通信和数据传输。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站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汤溢介绍,以空间站为中心,半径40米范围内的周边都可以共享网络。

因此,舱外航天员的视频画面、语音通话、生理参数等数据都可以实时传输到舱内和地面,并且减少了有线设备的繁琐,使航天员活动更加灵活。

空间机械臂:太空行走专有“坐骑”

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曾将空间站形象地比喻为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的“豪宅”。豪宅固然住着舒服,维护起来却也有些费劲儿。

在舱外,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再加上舱外航天服的加压,活动起来十分不便。为此,科研人员为航天员研制了专有“坐骑”——空间机械臂,免去了攀爬环节,为航天员节省不少体力。“最重要的是释放了双手,让航天员能干更加有意义的事儿。”汤溢说。

这个走起来形似圆规的空间机械臂,展开约10米。它有一个大脑——中央控制器、两只脚(手)——末端执行器,还有7个关节、7个自由度,苗条身材相当灵活。在空间站各舱段表面,有很多凹进去的小圆圈,这是目标适配器,也是机械臂落“脚”的地方。行走时,机械臂一只脚踩在目标适配器上,另一只脚向前移动,踩上另一个目标适配器后,前一只脚再移动。

“可以说,这两个末端执行器互为手脚。”空间站系统副总指挥敬铮说,“腕部和手脚位置都有相机,在爬行过程中就可以对舱外的散热装置、对接机构、太阳帆板进行照相,说白了就是对舱表状态进行巡检、监视。”

机械臂的腕部和手脚位置装有末端执行器

说到“坐骑”,空间站系统副总师侯永青介绍:“我们研制了一个叫脚限位器的设备,它有点像咱们滑雪用的滑板。把它装在机械臂上,人站在上面,通过机械臂爬行到指定位置。”汤溢补充说:“脚限位器可以通过踮脚、左右脚用力实现前后、左右倾斜。”

中国航天员出舱时站在脚限位器上

此外,空间机械臂还可以捕获靠近的航天器、搬运舱外货物、组装和维修舱外设备,是目前我国智能程度最高的空间智能制造系统。汤溢介绍,精细化动作例如拧螺丝,机械臂操作不了;但大型载荷移动、组装,人操作不了。两者配合,可以实现1+1>2的效果。

太空“眼睛”:舱外活动实时可见

距地面400公里处,空间站组合体在茫茫太空中飞行,摄像机成为地面工作人员唯一的“眼睛”。300摄氏度左右的温差、真空失重、强辐射环境使太空生存充满危机,24小时不间断监视将在必要时刻为航天员赢得一线生机。因此,太空“眼睛”显得尤为重要。

在航天员出舱活动中,除了舱外航天服自带的摄像机之外,空间站上也配备了多种相机,确保航天员无论何时、身处何处都能被“看”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拥有“四只眼”的全景摄像机,它的水平方向有4个镜头,可以水平360度、垂直100度全景成像,并且实时拼接输出视频画面。

人世间有一种唯美叫“陪你看日出日落”。在太空中,这种唯美画面航天员一天可以经历16次。但对全景摄像机来说,这未必是件好事——太阳很可能频繁进入全景摄像机的视场,使画面曝光过度。“我们设计了一种自动曝光算法,可以适应不同场景的光线明显变化。”徐起说。

据悉,核心舱配有4台全景摄像机。机械臂转移航天员的过程,地面也能通过全景摄像机看到。通过历次出舱,航天员将全景摄像机进行抬高,使其具备了更佳的视角。

航天员汤洪波手动爬行至全景摄像机抬升点

此外,舱外照明设施、攀爬用扶手分布也都经过了细心设计。可以说,你想到的、想不到的,科研人员都想到了。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