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十周年 再看大运河
来源:科普时报
发布时间:2024-06-26
浏览次数:1241

京杭大运河京冀段实现游船通行,游船驶过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运河商务区。

新华社发 常鸣 摄


船只在京杭大运河江苏扬州段航行。新华社发 孟德龙 摄


昔日隋炀行舟处,今朝碧水荡清风。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通过沙盘模型、场景复原和各类影像,仿佛“穿越”到那个运河鼎盛的历史年代,京师繁会,帆樯络绎,人声鼎沸,货椟琳琅,好一派盛世风光!

大运河全长近32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被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出台,标志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

成功申遗十年来,大运河文化在保护传承利用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果?

改善运河生态

在大运河北京段的上游,有一段46万平方米的开阔水域,是温榆河、通惠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和北运河这五条河流的交汇处,岸边立着“京杭大运河北起点”的标志碑。

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水环境管理科科长王子龙介绍,近年来,北运河管理处按照“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的理念,通过栽种水生植物、人工重构水生态系统等举措,有效改善了北运河水域生态环境。

如今,北运河水质全年平均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个别月份甚至可达Ⅲ类。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水生植物已达35种;鱼类增加到20余种,还吸引了200多种鸟类,其中包括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品种。

在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杭州,大运河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沿线地区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相继转迁杭州钢铁集团、杭州炼油厂等工业企业2000余家,系统梳理88条河道生态廊道,实施大运河水系10条河道综保工程。

……

近年来,一项项措施落地生效,守护大运河生态安全,在大运河之畔绘就一幅幅绿色新画卷。

赓续运河文脉

运河是水路,也是文路。

历史上的大运河,不仅繁荣了沿线经济,还衍生出各具地方特色的运河文化。

“远看通州城啊,好大一条船啊,高高燃灯塔啊,是那大桅杆哪,喂咳喂……”元明清漕运鼎盛时期,北京通州运河上,“漕运昼夜不停,运河号子连天”,船工喊唱着运河号子,指引着漕船起锚、立桅、摇橹,一派繁盛景象。20世纪40年代,随着运河漕运功能的消失,运河号子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为挖掘抢救特色运河文化,2006年,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汇集了常富尧等一批保护传承这种大运河“歌声”的“非遗”传承人,他们组建运河号子表演队,保护传承着来自千年前的“歌声”。

为传承展示各具地方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沿线建造了多座大运河博物馆。

今年年初开放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出文物1000余件,用声光电技术、视觉化表达,多媒体组团展示等方式,打造多场景沉浸式观展体验,让游客更加直观地感受大运河南北通达之壮观、文化交融之宏大,感受人与水、城与河的密切共生关系。

位于江苏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被定位为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历史文化的大运河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万平方米,常设展览以“流动的文化 美好的生活”作为主线,从大运河的遗址遗迹与遗物、运河上的舟楫生活、运河两岸的城镇生活三个视角,全面阐释“大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主题。

大运河从南到北,串联起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民风民俗。今天,沿线城市积极传承保护大运河文化,赓续运河文脉。

让运河重新造福百姓

千百年来,大运河滋养了两岸城市和人民。如今,沿线各地对大运河活化利用,让大运河重新造福沿线百姓。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2024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上,现场嘉宾交流了10年来大运河保护利用的经验成果。

“从古至今,大运河都是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北京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赵卫东在主题演讲中提到。

十年来,北京为民惠民“聚人脉”,着力打造“幸福河”,充分发挥大运河对沿线辐射带动作用,拓展休闲旅游空间,激活文化产业发展动能,以惠民之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如今,在大运河沿岸,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和北京城市图书馆“三大文化设施”,已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和市民热门打卡地。历史上大运河漕运繁盛、滋养两岸,如今大运河活力无限、造福四方。

在大运河的南段,浙江的运河文化传承文章也越做越“活”。十年来,运河文化更“靓”了,浙江注重活化利用运河沿线文化遗存和工业遗存,促进大运河沿线茶叶、黄酒、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转型升级。十年来,运河文化更“潮”了,浙江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互联网、科技、金融等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创意、工业设计等文创产业,千年运河与现代气息完美交融。十年来,运河文化还更“火”了,围绕江南运河文化独特印记,浙江创作了一批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等文艺精品,布局了一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大运河迎来“大流量”。

十年间大运河景色更美了,流通更顺了,两岸生活更有活力了。下一个十年,大运河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奔涌向前。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