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大河之畔,先民遗迹。近日,记者走进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在千年后的今天回望大河村先民烧制陶器、安居乐业、仰望星空的文明足迹,感知深远而璀璨的文明印记。
小口尖底瓶
“有烧火台、套间,几千年前的中国先人竟然已经建造出了现代房屋的雏形,真是不可思议。”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内,看着眼前来自5000多年前的“三室一厅”房基,记者不仅发出感慨。这所在大河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房基F1-F4,至今仍保留有完整的平面布局和一米多高的墙壁,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
“我们可看到面前的烧火台、挡火墙、门槛等装置,这所房基以木为骨架,用草拌泥包裹木骨筑墙,两侧用细泥抹光,用大火烧后铺上茅草,房子冬暖夏凉,防潮防湿。”讲解员介绍道,“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探讨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以及婚姻、家庭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仰韶文化房基。
太阳纹、月亮纹、日晕纹、彗星纹……“先民们创造出这些对称、均匀有秩的纹路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据了解,大河村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数量极多,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在仰韶文化中独树一帜。其白衣彩陶、红衣彩陶和丰富多彩的图案类型、高超而娴熟的绘画手法、种类繁多的器物类型,标志着史前彩陶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而陶器上独特的花纹图案,则代表着先民对天象的观察。“最了不起的地方是,这些陶器都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上边的图案呈现出对称分布。在当时还没有精准测量仪器的年代,先民们就已经制作出这么精美的图案了。”
据了解,这些与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文图像很可能与农业生产有关。先民们在社会实践中,观察和认知与人类生存关系最密切的太阳、月亮和星体的运行和变化,用生动形象的花纹图案描绘在陶器上,成为中国目前发现最为丰富的天文学资料,比殷商时代甲骨文中有关天文的记载早两千年左右,对研究古代天文学和历法的产生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内部分展品。
“这是先民们用来馏馍的工具吗?和如今的蒸具外形相似,只是材质不同……这个瓶子竟是用来取水的,我还以为是酒器!”了解到陶鏊、小口尖底瓶的真实作用,记者惊叹于几千年前先民的超前智慧。
除此之外,大河村的先民们学会了制作丝织品、发明了骨针,制作陶环、石环等装饰品,出则刀耕火种、采集渔猎,入则编织纺绩、制作陶器、饲养家畜,生产力不断提高、生活资料日渐富足,社会结构逐渐演变,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内部分展品
在郑州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如同穿越时光的窗口,闪耀着5000多年的历史光辉,展示了早期中国文明的绚烂印记,镌刻着华夏文化的辉煌。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