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恐龙是如何被发现的?
来源:桔灯勘探
发布时间:2020-10-12
浏览次数:3354

恐龙是什么样子?庞大的身躯,锋利的牙齿......
(图源@Warpaint/Shutterstock)
无论是在博物馆中还是书本上,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各种恐龙形态,实际上都是科学家们的成果。他们借助庞大的化石资料将这些古老的生物重现在人们眼前。
恐龙化石(图源@Kay Vandette/Earth.com)
(图源@BBC)
数百年以来,人们对恐龙的印象一直在不断变化。那么,对恐龙真貌的探索都经历了什么?恐龙是如何成为今天的模样的?

01
1677年,在“ dinosaur”这个词被创造出来的16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普劳德(Robert Plot)出版了他的著作《牛津郡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Oxfordshire)。
《牛津郡自然史》(图源@rare-book)
此书收录了普劳德本人家乡的各种岩石、矿物和化石图。其中包括一幅在石灰石采石场发现的奇怪骨头的图画。
奇怪的骨头(图源@Robert Plot)
普劳德分辨出这块奇怪的骨头是大腿骨末端,并且属于一种极其巨大的动物,例如罗马战象。但后来事实证明,这是普洛特给出的世界上第一个恐龙化石的科学例证。
罗马战象(图源@Henri-Paul Motte)
实际上,这块骨头属于“Megalosaurus”(斑龙)——一种在1824年被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威廉·巴克兰(WIlliam Buckland)命名的恐龙。
威廉·巴克兰图(图源@Samuel Cousins)
巴克兰通过结合更多更好的化石资料,包括下颌和牙齿,判断出这种动物是一种以前不为人所知的食肉爬行动物——像一条巨大的鳄鱼。
巴克兰斑龙的化石(图源@dinosaurioss.com)
从那时起,人们开始意识到,恐龙是一种真正特殊的东西:一种新的、凶猛的古代生命形式,曾经存在过,但现在已经灭绝了。
巴克兰眼中的斑龙(图源@dinosaurioss.com)
然而,在19世纪早期,科学家们仍然把恐龙描绘成和他们所知道的现代爬行动物很相似的样子,如英国医生吉迪恩·曼特尔认为恐龙基本上就是巨型蜥蜴。
Henry De la Beche于1830年基于巴克兰的描述创作(图源@Duria Antiquior)
根据在苏塞克斯发现的一些牙齿化石,曼特尔按照现代蜥蜴的骨骼图绘制了这种生物的骨架草图(尽管这种生物可能有30米长)。
吉迪恩·曼特尔(图源@Materialscientist)
1825年,他正式将这种动物命名为“ Iguanodon”(现译为禽龙),或“iguana tooth”(鬣蜥牙齿)。
吉迪恩·曼特尔草图(图源@Brooklyn College )
几年后,艺术家约翰·马丁(作品《庞贝古城的毁灭》)在拜访曼特尔之后,用他对禽龙的视觉在画布上创造了第一个恐龙战斗的场景。
约翰·马丁的禽龙战斗(图源@Brooklyn College )
这幅画在当时总结了专家们对古代爬行动物的看法:巨大而凶猛的蜥蜴,会发出嘶嘶声并相互撕咬。
曼特尔禽龙牙齿化石(图源@Gideon Mantell)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切即将发生改变!

02
英国解剖学家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提出,斑龙、禽龙和另一种新发现的动物——林龙(Hylaeosaurus)都有特殊的骨骼特征,这使它们有别于其他爬行动物。
理查德·欧文(图源@Lock and Whitfield)
1842年,他为这种已灭绝的生物取了一个新名字:“dinosaur(恐龙)”,源自希腊语,意为可怕的蜥蜴。
林龙化石(Hylaeosaurus)(图源@wikipedia)
但欧文认为,恐龙不仅仅是巨型蜥蜴。它们体型更像犀牛,腿藏在身体下面,身上分布鳞片并拥有一条拖在身后的尾巴。
欧文的林龙(图源@Benjamin Waterhouse Hawkins)
在1854年的英格兰大展览上,欧文和艺术家本杰明·沃特豪斯·霍金斯一起创作了恐龙和其他古代生物正常大小的巨大模型。它们的模样便成为了人们对恐龙的新印象。
本杰明·沃特豪斯·霍金斯(图源@wikiwand.com)
大多数最早恐龙化石都是在欧洲发现的,且极度支离破碎。但当科学家开始在北美寻找时,他们发现了更多完整的骨骼,这让古生物学家彻底重新思考恐龙。
恐龙模型(图源@wikiwand.com)
1858年,有农民在美国新泽西发现了一种动物骨头(现称鸭嘴龙)。骨架并不完整,但有足够多的前肢、腿和尾巴部分,可以证明这种恐龙的前肢比后肢短。
鸭嘴龙化石(图源@Jim)

本杰明·沃特豪斯·霍金斯再次应邀为公众重建恐龙骨架,而这个新骨架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用两条腿站立的!
本杰明重建恐龙骨架(图源@Lucas, Frederic Augustus)
在新泽西还发现了一种食肉恐龙,被命名为Dryptosaurus(伤龙)。它的发现者美国古生物学家爱德华·德林克·柯普画出了这只恐龙的姿态,如袋鼠般蜷曲着,与之前的恐龙完全不同。
爱德华·德林克·柯普(图源@Frederick Gutekunst)
随着大量化石的出现,恐龙的新形象开始形成。尽管它们仍被归类为爬行动物,但到19世纪末,它们的行为更像哺乳动物或鸟类,而不像蜥蜴。

爱德华的伤龙(图源@sciencephoto.com)

03
然后,在20世纪初,关于恐龙的科学观点再次发生了转变!此时的恐龙被认为是巨大的、怪异的可怕生物!

人们开始疑惑如果恐龙真的伟大,为什么还会灭绝?因此恐龙在当时的名声并不好,被视为进化的失败。在古艺术中,恐龙被描绘成缓慢、笨拙的野兽。
(图源@Dinosir)
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古生物学家约翰·奥斯特罗姆( John Ostrom)在1969年发现的恐爪龙( Deinonychus)让专家们开始质疑他们对恐龙的了解。
约翰·奥斯特罗姆(图源@Richard Conniff)
这只小型食肉动物长着一条能起到平衡作用的尾巴,两只脚上各有一只镰刀形致命爪子。它显然不是一种行动迟缓的爬行动物,而是灵活有力,甚至像鸟一样的生物。
恐爪龙化石(图源@Jonathan Chen)
这一发现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恐龙争议复兴。各界人士都开始了对恐龙新形象的探索想象。
格雷格·保罗作品(图源@wordpress.com)
如插画家格雷格·保罗(Greg Paul)、伊利·基什(Ely Kish)等人的作品中,恐龙的尾巴被抬离地面,并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奔跑、跳跃、抓和撕咬。
伊利·基什作品(图源@The Dinosaurs of North America)
如今,古生物学家发现的恐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事实上,平均每两周就有一个新物种被命名!
恐龙化石(图源@newdinosaurs.com)
除了化石骨骼,研究人员现在还在研究皮肤、羽毛和其他软组织,这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恐龙的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极地恐龙羽毛化石(图源@Melbourne Museum)
而现代的艺术家们也已经开始使用数码技术,将这些新发现的信息综合起来,制作出活灵活现的作品供人们欣赏。
电影《侏罗纪公园》(图源@Jurassic Park)
人类对恐龙的认识始终在演变着,然而,只要恐龙还是灭绝的生物,总有那么一部分真相人类只能靠自己的想象来拼凑!
(图源@Samuel Farar)
参考资料:[1]Natural History of Oxfordshire

[2] Benson R B J . A description of Megalosaurus bucklandii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Bathonian of the UK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Middle Jurassic theropods[J].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0(4):4.

[3] Carpenter K . Skull of the polacanthid ankylosaur Hylaeosaurus armatus Mantell, 1833,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England[M]// The Armored Dinosaurs. 2001.

[4] Carpenter K , Russell D , Baird D , et al. Redescription of the holotype of Dryptosaurus aquilunguis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New Jersey[J].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1997, 17(3):561-573.

[5] Fowler, Denver W, Freedman,等. The Predatory Ecology of Deinonychus and the Origin of Flapping in Birds.[J]. PLoS ONE, 2011.

维基百科、搜狐、百度百科、Eons等

来源:桔灯勘探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深圳科普月】,了解更多科普月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