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科普:丁文江:穷山越岭的书生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老多
发布时间:2020-11-26
浏览次数:1338
科学家科普:丁文江:穷山越岭的书生

老多认识很多中国老一辈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学问好得呱呱叫,但更令人敬佩的不是他们的学问,而是他们优美的品格。

现代地质学是中国开展最早的一门科学研究,今天就讲中国最早的现代地质学家之一丁文江。不知大家是否吃过一种很好吃的黄桥烧饼,1887年4月的一天,在黄桥烧饼之乡,江苏泰兴市黄桥镇一位乡绅家出生了一个小男孩儿,他就是后来的大地质学家丁文江,字在君。根据胡适先生的《丁文江传》,丁文江从小聪明绝顶,襁褓里妈妈就教他认字,5岁就入蒙馆读书,过目成诵。不过泰兴是江北一个闭塞的“滨江偏邑”,如胡适所说:“在那么一个小地方做一个绝顶聪明的神童,是最危险的事。”所幸他的恩师龙研仙怂恿丁文江留学日本,“龙研仙先生对在君一生的最大造就,是他劝丁家父兄把在君送到日本去求学。这是泰兴县破天荒的事。”

在君先生1902年赴日留学,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中国留学生无心继续呆在日本,纷纷准备去欧洲。李祖鸿(中国最早的西画家)回忆道:“我们三人决定出洋以后,预备了大约一两个月的英语。在君的英语是一点根基都没有,比庄文亚(老一辈知名学者)和我都差。然而到我们出发的时候,一切买船票等等交涉,都是他出头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襁褓里就认识字的在君先生学习能力超级强。

1904年,丁文江赴英国留学,7年后他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以地质学和动物学双科毕业,1911年4月他踏上了回国之路。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在《中国地震》里这样写道:“英国同行给他临别赠言:‘中华人研究其他文、理、哲学,不致落人之后,对于搞地质这门科学,须穷山越岭,恐非文弱书生所能。’”中华文弱书生真的不能穷山越岭吗?我们来读胡适先生的《丁文江传》:

5月29日上午,丁文江装了假辫子,留了小胡子……从昆明出发。他走的路线是从昆明过马龙、沾益、平彝,入贵州省境,经过亦资孔、毛河口、郎岱、安顺,到贵阳……

    在君的第一次内地旅行最可以表示他的毅力、勇气、观察力。他带了许多书籍仪器,不走那最容易的海道,偏要走那最困难的云南、贵州的长途——“每天所看见的,不是光秃秃的石头山,没有水、没有土、没有树、没有人家,就是很深的峡谷,两岸一上一下都是几百尺到三千尺;只有峡谷的支谷里面,或是石山的落水塘附近,偶然有几处村落”“通省(贵州)没有车轮子的影子。”(丁文江日记)

中华文弱书生是可以穷山越岭的,他是现代的徐霞客。就这样,中国现代地质学从现代徐霞客的脚下拉开了序幕。

丁文江先生英年早逝,他的事迹很多、很丰富,也很感人。傅斯年先生说:“我以为在君确是新时代最善良最有用的中国人之代表。”限于篇幅,老多只能蜻蜓点水地写一点点,感兴趣可以去读胡适先生著《丁文江传》以及欧阳哲生编《丁文江学行录》等书籍。

(作者李建荣,笔名老多,科普作家)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