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普:“垂虹玉带”绍兴石桥
发布时间:2023-08-10
浏览次数:1273

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州。”浙江省绍兴古称越国,辖内石桥星罗棋布,如圆月、似蛟龙、像彩虹,形态各异,巧夺天工,号称“中国桥乡”。


绍兴有民间石桥4613座,许多桥型于别处不可见,却在绍兴独存。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如此评价:“我国古代传统的古桥千姿百态,几尽见于此乡。”


文献记载,绍兴城中最早的石桥灵汜桥,始于春秋末年越王勾践之时,该桥早已损毁,现在已无从考证。越国时期,因铁质工具的出现,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被运用到古桥营造中,进入石梁桥的创始时期。至汉代,石拱建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唐宋时期,当时绍兴的运河驿路畅通,石桥的发展也同时进入全盛时期。明清时期,石桥营造技艺发展到鼎盛时期,具有品种多、数量多、质量高的特点,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


绍兴保存最完整的古石桥为城内八字桥,这座桥处在广宁桥与东双桥之间,据宋嘉泰《会稽志》记载:“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其主孔桥下西面第五根石柱上刻有“宝祐丙辰仲冬吉日造”字样。宝祐丙辰即1256年,说明此桥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正桥两侧有引桥两座,各有河道相通,而桥东又有引桥两座,组成正面和侧面两个“八”字。桥高5米,净跨4.5米,桥面宽3.2米,全长17米。八字桥以独特巧妙的结构,解决了三条街、三条河的复杂交通难题。这是中国最古老的立交桥,堪称古代桥梁史上的杰作,因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绍兴新昌境内迎仙桥,是一座用大块卵石砌筑的单孔悬链线拱桥,巧妙运用了“拱轴曲线”原理。该桥在明万历《新昌县志》有记载,为清乾隆四十九(1784)年重建,它比西方悬链线拱桥早了一个世纪,可以说是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填补了我国桥梁技术史的空白。


绍兴石桥从桥型设计、施工技术、建桥材料到操作工具,无一不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石桥营造需经选址、桥型设计、实地放样、打桩、砌桥基等工序。包括各类浮桥、木梁桥、石梁桥、折边拱桥、半圆形拱桥、马蹄形拱桥、椭圆形拱桥、准悬链线拱桥等古桥的建造工艺。建桥材料是桥梁寿命的关键问题。选用桥梁的石料一是选择品质坚硬、成分纯粹的石料类,二是选用同类石料中的上品,往往采用一座石矿中的岩石深处未经风化的岩心为料。绍兴石桥的寿命一般在千年以上。


拱桥上部结构和桥墩施工技术,是整个建桥过程的一大难题。绍兴人民从实践中积累丰富经验,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先搭拱架,拱架有木结构拱架和土石垒拱架;随后在架上砌拱,拱券砌筑方法有纵联砌置、纵联分节并列砌置、分节并列砌置等;拱石砌置到拱顶,留下龙门口一条,用尖拱技术进行合龙;并列砌置、分节并联彻置的拱石有榫和槽,合龙后在拱背压重,使拱石密合;拱券砌后再砌山花墙,最后用土石填实;砌山花墙可采用“钉靴式”翅墙,至桥台可用“蜂窝式”砌法。建造坚固的桥基是造桥的关键,主要方法有水修法和干修法。


石桥上装饰除了动植物、图案纹样外,还有石刻书法,刀法遒劲,富线条感,从而赋予了的桥的生命力和情感。表现了先进的营造技艺,又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2008年,绍兴石桥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绍兴石桥,如一件件大小不同的艺术品,镶嵌在水乡泽国的“盆景园林”中,构成了特有的水乡交通景观,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欢迎扫码关注深i科普!

我们将定期推出

公益、免费、优惠的科普活动和科普好物!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