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普资源名录网!
大赛
积分商城
会员登录
注册
首页
资源名录
知识
自然
生活
人文
天文
军事
科技前沿
航空航天
视频类
安全
音频类
其他
我的科普行
海洋
有趣的天文奇观
一句话科普
活动
研学营/冬夏令营
公益科普
团体定制
进学校
科普大讲堂
嘉年华/集市
科普课堂
进基地
科普产品
少年博物
科普小讲师
桂深科普
进基地
数字科普
线上课程
科普师
游乐园
有趣的天文奇观
比赛
科普书籍
资讯
科普新闻
科普成果
科普活动
科技周
科普月
科普学分制
科技志愿
数字科普
科教联
科教联简介
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基地
科普师(双证)
赛事
全站
知识
活动
资讯
互动
科普师
科普志愿者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咨询QQ
3394522630
咨询电话
0755-83231425
公众号
TOP
首页
>
知识
>
自然
自然科普:时间漫谈
来源:
网页
作者:
赵思彬
发布时间:
2019-11-26
浏览次数:
3958
时间漫谈
----
时间与钟表
什么是时间?哲学范畴定义为: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接续的秩序。具有客观性和无限性。是一维的,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流逝,一去不复返。用一个量即可完全量度。它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和空间也不可分离。
科学对时间的定义也较为抽象。时间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例如月球绕地球周期,地球绕太阳周期,地球自转周期,原子震荡周期等,确定时间源于宇宙。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世俗文化中对时间的认知和描述又是怎样的呢?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曰: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每每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之珍贵、短暂,惜时也。而海枯石烂、沧海桑田、观棋烂柯等等词语,又常常是形容时间之漫长、恒久也。这些都是人们对时间的浪漫的文艺描述。
在中国,汉朝以前,“时”指季节,“一时”相当于现在的一季。汉朝以后,“时”不再表示季节,而是用来表示计算时间的单位了。当时,古人把一天平均分成12个“时”,“一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人们习惯把这个“时”称为“时辰”。在一些古典书籍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时辰”这两个字,很多人误认为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像古代表示夜间时间的“一更天”、“二更天”的“更”就是指时辰,一更到二更,二更到三更都是相隔两个小时。后来,人们又把一天平均分成24等份,每等份仍用“时”来表示。这时的“一时”就是现代人们所说的一个小时。再后来,人们又把一小时分成60等份,每等份的时间叫1分,把1分又分成60等份,每等份的时间叫1秒。这样,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时、分、秒就约定俗成的确定下来了。
在西方,古希腊天文学家,包括希巴谷和托勒密,定义太阳日的24分之一为“时”。以六十进制细分“时”,使得“秒”是一太阳日的86,400分之一。几千年后,欧洲人又发展出摆钟来保持“平时”(相对于日晷所显示的视时),使得“秒”成为可测量的时间单位。秒摆的摆长在1660年被伦敦皇家学会提出作为长度的单位,在地球表面,摆长约一米的单摆,一次摆动或是半周期(没有反复的一次摆动)的时间大约是一秒。
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古人通过对日月盈昃,四时八节的天象与气候的观察,理论上出现了:甲子、岁、月、日;时、刻、更、点、秒等单位,甚至佛教中出现了更小的时间单位“一刹那”。在生产、生活中对时间有了具体而确切的计时要求。但“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如何直观的反映和度量呢?于是“时间”的化身“钟表”应运而生。
约6000年前,古巴比伦就有了最早的计时装置:太阳钟,又叫日晷 。它由石质的圆盘和垂直立于圆心的金属指针组成,通过太阳落在圆盘刻度上指针的影子来记录时间。同样,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在悠久的历史文化进程中,也孕育和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计时器:圭表在约3000千年前的商周时代就出现了,人们通过太阳照射在圭表刻度上影子的长短计算时间,并通过测量正午的投影推算出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从最古老的圭表、沙漏、水漏到北宋时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运仪象台,中国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时间,表现时间和认知时间。
虽然东方文明一直霸占着计时科技上千年,但是随着欧洲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近代西方人开始走到了前头。
文艺复兴后十四世纪初,欧洲发明了以重锤驱动的大型机械钟
。
十五世纪中期,发条的发明使原本体积庞大的机械钟实现了小型化,使机械钟得以进入家庭。
1
657年,荷兰28岁的科学家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发明了摆钟。
后来,惠更斯和胡克还各自发现了螺旋式弹簧丝的振荡等时性规律,这为近代游丝怀表和手表的发明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多少世纪以来,时间的精确测量始终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难题。早期的计时装置诸如日规、
沙漏
等均不能在科学原理上保持精确。直到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将单摆运用于计时器,使
摆钟的精确度比欧洲以前的计时器提高了100倍,将每天平均15分钟的误差,改进到每周大约一分钟的误差。此后,
又经过了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直到石英钟的普及,人类才进入一个新的计时时代。
从日晷、水钟(沙钟)、机械钟到石英钟,人类的计时工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5年,科学家又首次发明了原子钟,可达到每100万年误差不超过1秒的惊人精度。2007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铯原子喷泉钟”( NIM4),实现了600万年不差一秒,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钟表等现代计时仪器也在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解读时间。
乘着时间的翅膀,
万物众生同往。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憧憬着幸福美好生活,人类将一如既往、生生不息的遨游生存在茫茫宇宙之中。时间的钟声在回响,人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一代代在时间中感受生活、感悟生命,不断的探索时间于生命之意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宇宙无限,时间无限,人类对科学的探求无限!
2019.11.18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打赏
推广
分享到:
喜欢此文章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赏我们
我们将写更多精彩的文章
近期活动
【活动招募】2024年龙华区科普嘉年华进社区系列活动第十五站走进龙华街道玉翠社区
2024-12-01 00:00 开始
深圳市龙华区玉翠社区高坳新村小广场
【活动招募】2024年龙华区科普嘉年华进社区系列活动第十四站走进龙华街道油松社区
2024-11-30 15:00 开始
深圳市龙华区油松社区香缇雅苑西北2门广场
【活动招募】2024年龙华区科普嘉年华进社区系列活动第十三站走进龙华街道和联社区
2024-11-24 00:00 开始
深圳市龙华区和联社区奋斗者广场
关注我们
加入科普活动群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认识科普小朋友
成为科学小记者
深i科普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推荐文章
多地气温“大跳水”,局部有9级大风!蛇年首场寒潮持续发酵,当心“风寒效应”→
2025-02-07
蛇年好奇问!探寻蛇类中的那些“最”
2025-01-21
陕西首次发现—— 健康野生大熊猫来“串门”
2025-01-17
榴莲蜜“喊冤”,澄清“非杂交”身世
2025-01-14
在丹霞山,上一堂自然科学课
2025-01-14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认识科普小朋友
成为科学小记者
上一篇:
生物科普:漫谈人类的起源
下一篇:
生物自然科普:“人脸兽”真的在地球上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