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是一部纪录片,聚焦一群打棒球的少年。在“强棒天使队”中,所有队员都出身贫困,还有的是孤儿,纪录片重点聚焦了两个男孩:马虎和梁正双。
马虎的母亲在他出生三个月就离开了他,父亲也常年不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衣服和鞋子都只能跟别人要。马虎脾气不好是个捣蛋鬼,刚来到队里就跟队友打架,在学校里也经常捣乱,但也会哭着说“我就是个流浪狗”、夜里边走边唱“妈妈呀,我想你,你走后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与马虎的暴躁不同,小双柔软内向,会因为不敢迎着球挥棒而一直掉眼泪,他的身世更加可怜,出生之前父亲就去世了,出生后母亲跑了,双胞胎哥哥被抱走,而自己因为太瘦小差点被活埋,辗转在几个亲戚家生活,亲戚又相继过世,当他笑着说起这些经历,真的让人心疼。
他们为了改变生活来到了这支球队,并在生活和练习中发生着变化,球队的创始人说:棒球的核心是“家”(本垒),球队就是这些孩子们的家。
改变孩子们的,是环境、是球队,也是体育。从个体的角度,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大脑功能、提升认知能力、改善心境、调节情绪。在微观水平,体育锻炼有利于脑细胞的营养供给和能量代谢,并且能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触生成。在宏观水平,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升海马和小脑等脑结构的体积,还影响脑区激活水平和脑区间功能连接。行为学研究也表明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认知能力。有规律的身体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提升幸福感和自尊感,也可以缓解消极情绪、矫治情绪障碍。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尤其是有氧锻炼能够有效缓解消极情绪,增进心理健康。对于29项研究、总计调查人数超过12万青少年的综述研究指出,参加体育运动,对预防青少年抑郁和焦虑提供了保护性的环境。
在纪录片里,马虎逐渐融入了集体,甚至会在输了比赛之后安慰痛哭的小双、给他擦眼泪,纪录片的最后,马虎也能耐心地教更小的球员如何投球、接球,他变得更为平和、外向。关于运动对于人格的影响,早期研究发现,与参加游泳训练的孩子相比,没参加训练的孩子性格更加内向、更容易敏感。而之后研究者对参加游泳训练的男孩进行5年的追踪,结果发现这些男孩的人格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得更加外向、情绪更为稳定。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会在运动本身以及训练当中,收获社会支持、培养压力应对及问题解决能力,在竞争和胜利的体验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棒球作为一项团体运动,带给队员们更多的是团队的伙伴和支持。影片里记录了队员们的训练过程,其中有一段是“师爷”让三个孩子齐步走,但马虎这组却一直因为马虎不能配合另外两个队员而屡次失败。马虎因此被罚,很不服气地说:为什么不是他们配合我,他们怎么不挨罚?
“师爷”的训练,培养的是团队默契,或者说是“团队心智”。团队中存在着“共享心智”,是指团队成员共同拥有或共享的关于团队任务、设备、成员关系和作业情境等的知识结构。“团队共同心智”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共同完成任务时所体现出来的“作业模式”,是团队成员关于团队作业的相关因素的一致性认识,包括对团队所使用技术和设备的理解及对团队作业流程、策略、作业情境等的一致认识。第二方面是团队成员间如何互动的一致性认识,包括对团队互动模式、团队成员间互依性的共同理解和有关队友知识、能力、爱好、习惯等的共识。团队共享心智程度越高,团队效能也越高。“强棒天使队”的队员们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对于彼此的了解和相互支持也在一天天的相处之中越来越默契。
从镜头的记录下,我们看到马虎不再一脸不屑地骂着人,而是面带笑容地唱着歌。小双的经历更为坎坷,因为家人重病,自己的孤儿安置费没有落实,为了报恩小双回了家。小双在离开了球队后,在生活的重压之下,甚至得了抑郁症。可喜的是,经过教练们的多次沟通,小双也终于回到了球队,笑容也回到了他们脸上。虽然并不一定每个队员都能成为职业运动员,但希望体育的魅力和“家”的温暖能让这些棒球少年们能成长为一群很棒的人!
作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