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又被称为派大星,在我们的印象里,这是一种软萌可爱、人畜无害的小生物。
但是,就是这么一种看似毫无招架之力的小生物,近期却摇身一变成为了青岛胶州湾居民的噩梦——密密麻麻的“海星大军”爆发性地入侵了青岛的红岛海域,转变成了吞噬海底一切的恶魔,把渔民们辛苦养殖的蛤蜊和海蛎子扫荡一空。
为了挽救渔民的损失,当地政府甚至允许渔民使用禁用多年的“绝户网”,试图将这些不速之客一网打尽,可尽管如此,青岛当地渔民仍然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那么,海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平素人畜无害的海星为何突然大规模爆发?这篇文章,站长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此次泛滥的海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海星是棘皮动物门海星纲5个目共计1500多个物种的统称,而此次泛滥的海星属于钳棘目海盘车科,这是西北太平洋近海最常见的海星物种。
海星看似软萌可爱、人畜无害,但是它作为一种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它的掠食行为却十分凶猛,比如令大型鱼类无可奈何的贝壳类动物,碰到海星也只能自认倒霉。
海星是如何捕食贝壳类动物的呢?
原来,海星在捕食时会用自己的腕包裹住双壳贝的壳,然后用蛮力活生生的将贝壳左右拉开,失去硬壳保护的贝类软体暴露在海星的腹部中心的口下,此刻的海星会把自己的一个胃——贲门胃翻出来包裹住食物,局部消化后再把食物吞入,交给另一个胃——幽门胃慢慢处理。
不过,虽然海星的胃口大,但它的消化能力实在是太差了,数据显示海星只能消化自己吞下食物中的5.7%,这也直接导致它几乎时刻都吃个不停,所过之处寸鱼不留,所以渔民们也常称之为“海底蝗虫”。
海星喜欢温度较低的浅水域,而我国海域满足这个条件的也就只有黄海和渤海海域,尤其是水深较浅水温也较凉爽的辽东半岛沿岸、山东半岛北部的烟威渔场附近。
而青岛的胶州湾正处于黄海范畴,适合多棘海盘车的栖息,所以这次海星泛滥成灾倒也算不上生物入侵。
海星的食性虽然凶猛,但它并非没有天敌,大量鱼类、底栖大型螺类都可以有效压制海星种群规模,所以根据青岛渔民的介绍,虽然往年海星一直有,但如此泛滥成灾的现象比较少见。
那么,为什么这次“海星大军”会突然爆发呢?
站长认为,这次海星爆发很可能是人为原因。
首先,随着近海养殖的蓬勃发展,渔民们更喜欢养殖经济价值更高的贝壳类水产,比如当地人喜欢吃的蛤蜊(当地念作“嘎啦”)。
“喝(念作“哈”)啤酒吃蛤蜊(念作“嘎啦”)”,吹着海风畅饮啤酒吃蛤仔是青岛人最本味的风情,所以在经济效益的考虑下滩涂贝类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而这也让海星更容易找寻到食物,极大的促进了海星的繁殖。
此外,人们在追逐经济效益大规模扩大贝类养殖的同时,一些没有市场的掠食性海洋鱼类资源越来越少,海星的天敌日益减少。
正是因为食物的增多以及天敌的减少,所以才出现了海星集中爆发的现象。
首先站长要说的是,一切鼓吹靠吃来解决海星泛滥问题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海星虽然可以作为海鲜来食用,但其远比不上蛤仔、海蛎子的味道鲜美,如果说海星对青岛人来说是一种勉强可以吃的海鲜,那么蛤仔对青岛人来说,那可是命!
靠吃来解决海星,还没等海星被捕捞干净,恐怕鲜美的蛤仔已经被海星扫荡一空了。
所以,靠吃来解决问题绝对是不切实际的。
同样的例子还有牛蛙和小龙虾,这两种动物在南方的餐馆里非常受欢迎,并且价格不菲,但这一点也没妨碍它们继续在中国的野生水体里成为生物入侵物种,你也不可能把它们都捉干净、吃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