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为什么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有效?
来源:环球科学
发布时间:2021-05-17
浏览次数:1332
科学研究:为什么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有效?


图片来源:Pixabay
持续的沉思可能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走出绝境的方式——这一过程通过谈话疗法得到了加强。
近年来有一种共识,即心理疗法——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上与百忧解、利赛罗等药物的疗效相当。选择任意一种疗法,或者结合使用两种疗法,有时可能会缓解情绪障碍。通过仔细观察对比这两种疗法的效果,我们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深入研究患者机能失调的思维模式,因此可能成为患者的更好选择。
认知行为疗法或是更好选择的原因,可能根植于我们厚重的人类进化史。学者们推测,人类之所以会变得抑郁,可能是为了帮助我们注意到,自己可能会与家人朋友、宗族或更大的社会关系脱节——这种被外界环境排斥的状态,要是在旧石器时代,可能意味着几乎一定会发生的悲剧命运。基于这种观点,抑郁症应该是一种情绪状态,可以让我们长时间认真思考那些会让我们感到沮丧的问题,因为我们生活里的一些问题是社交问题。


图片来源:alliedtravelcareers
美国心理学会的顶级期刊《美国心理学家》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针对心理疗法和抗抑郁药物优缺点的争论,权衡了抑郁症可能的进化起源对此意味着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even D. Hollon,探索了如何帮助患者找到自己抑郁症产生的深层原因——这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目标,这也符合进化论的论点。相比之下,抗抑郁药的抑制作用可能会让患者偏离对自己病症发展的思考过程——这也许是心理治疗比抗抑郁症药物疗效更持久的原因。《科学美国人》和Hollon谈论了他对这个话题的观点。
你在你近期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人类进化出了抑郁倾向,以此来修复情绪并保持心理平衡。这能让人们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那么,你能解释一下,抑郁症是如何作为一种进化的产物来保护我们的吗?
在2000年代末期,我读到了一篇由进化生物学家Paul Andrews撰写的论文。论文内容很棒,思想丰富——而我完全不同意。该论文提出的假说是,抑郁症是一种进化适应,可以帮助人们沉思。
你为什么不认同呢?
对于临床医师来说,我们认为沉思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沉思至少是抑郁症的一种症状,最严重的情况是导致抑郁症加重。我们通常将它看作是像排气管排出的废气,对改善疾病并没有帮助。
但是Andrews和他的同事J. Andrew (Andy) Thomson的研究发现,在我们人类的进化史中,令人抑郁的可能是某种重大问题——可能是社交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让你脱离自己的部落。而你要做的就是坐下来并思考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将焦虑看作是一个有用的功能,因为它可以让我们远离危险。当你在树林里踩到一条可能有毒的蛇时,你的反应会是突然又迅捷的。但大多数人认为抑郁症没什么用。它只是一件令人不悦的事。诀窍在于找到抑郁症发生的目的——当Andrews和Thomson观察人在抑郁时发生的情况时,他们发现有大量的能量流向了大脑。
能量流向大脑可以帮助我们更认真地思考所出现的问题,并首先明白事情的缘由。这就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觉得如此糟糕?第二问题是:我怎样才能找到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所以,你不必从抑郁症中快速逃离;坏事已经发生了。你不用逃离毒蛇或者猎豹。但是你必须解决某些复杂的社交问题,而沉思就能让你抵达彼岸。因此,与抑郁情绪令人不快的副产品相反,反思实际上是抑郁症进化的原因。它能帮助你解决复杂的社交问题。
您现在好像有点相信Andrews和Thomson的想法了。那么这种思维方式是如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实际作用的呢?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开始反思自己的抑郁症和社交问题呢?
这些复杂的社交问题通常会在青春期凸显出来,年轻人在这个时候会开始问自己:我会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吗?我怎么能让一个男生或女生喜欢我?我在学校的表现会好吗?我父母对我感到满意吗?我会去上大学吗?我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吗?
您在心理疗法,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方面的专业知识如何与抑郁症的进化理论相吻合?
在这种情况下,认知行为疗法会更顺其自然一点。它教会人们如何更高效地自我反思。认知理论认为,人们沮丧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拥有不正确的信念。这个理论可以和另一个观念结合起来,即人们会陷入困境。例如,如果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你就开始认为你失败了,你是一个失败者。对于多数人来说,忧郁情绪会促使他们更谨慎地考虑问题的缘由,并想出可以采用的解决办法。在我们祖先时期的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方法都很有效;即使不进行治疗,大多数抑郁症也会自行缓解。而认知疗法至少加速了缓解过程,并最大限度帮助那些陷入对自己的消极看法的人,尤其是在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外在形象方面有消极想法的人。
解决办法是从根本上教给他们科学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我们让一个病人问自己:你认为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可能的解释?支持这些解释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尤其鼓励陷入困境的患者抛弃所谓的“稳定特质理论”,比如“我无能”或“我不可爱”的想法,而选择一个更倾向行为的解释:“我选择了错误的策略。”
您所研究的领域之一是,认知行为疗法是否比药物具有更持久的治疗效果,你还对该疗法如何对抑郁症的进化基础提供证据感兴趣。
基本上,我们有良好的临床证据表明,认知疗法至少在短期内和药物治疗有相同的效果,从长远看效果会更持久。认知行为疗法也许能让人们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药物治疗可能只会麻痹抑郁症背后的压力。
你打算用某种方式来验证这个想法吗?
我在越南有同事,他们对我们想做的一项研究很感兴趣,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的患者与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同时将两者和接受中草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该中药是被广泛认可有效的疗法。如果抗抑郁药物确实会以加重潜在抑郁病症的方式控制症状,那么,当我们让患者停止服用抑郁症药物时,患者应该比停用中草药的对照患者的复发几率更大。如果认知行为疗法确实具有长期防止抑郁症复发的作用,那么,与接受中草药治疗后康复的患者相比,接受认知疗法的患者在康复后复发的几率应该更低。本质上,中草药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非特异性对照疗法,因为它既不提供认知疗法中的应对策略,也不提供抗抑郁药物所含有的5-羟色胺相关的活性成分。我们想做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完成。
但是,现在不是已经有一些这样的证据了吗?
有超过6项的研究成果表明,接受认知疗法缓解症状的患者比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在停止治疗后,复发的几率更低——并且有一组研究表明,这种疗效的持续时间可以长到预防复发。我们所不知道的是,所有这些研究结果如何在我们提出的进化论背景中发挥作用:认知疗法是否有持续的作用,或正如进化理论表明的那样,抗抑郁药物是否在延长抑郁症发作期方面起到有害作用。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非特异性对照,这种对照疗法既没有长期的抑制作用,也不会有药物的麻痹效果。认知疗法是否真的有持续的疗效,抑或抗抑郁药物是否存在有害疗效,还有待确定。将每种疗法与中草药这样的非特异性对照进行对比,就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确定每种疗法的类型。


图片来源:bristol.ac.uk
您提到了在试图量化这种实验的持久效果方面的困难。
在认知疗法中观察到的持续疗效(相比于抗抑郁药物疗法)也可能与临床实验中出现的变化有关。尽管在开始时,我们将患者随机分入认知疗法组和抗抑郁药物组,但由于人员流失,我们通常会损失15%的患者样本,还有25%的患者对两种治疗方案都没有反应。这意味着最初的随机样本中只有60%被计入了抑郁症后续复发率的比较中。如果不同类型的患者愿意选择认知疗法而不是药物治疗,那么随后的统计对比结果会产生偏差。
你认为这些关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观点,会对重度抑郁症有效果吗?
我不知道,并且我觉得可能不会有用。对于精神病性的抑郁症,你要先去做电休克疗法。我不确定分析性沉思假说是否对精神病性抑郁症有用或者有必要。对于人类的每一次进化适应,都会有进化机制崩溃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疾病或精神紊乱。
撰文:Gary Stix,《科学美国人》杂志的高级编辑。他在杂志官网撰写名为Talking Back的博客。
翻译:魏书豪
审校:郭晓
引进来源:科学美国人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evolution-could-explain-why-psychotherapy-may-work-for-depression/


关注【深圳科普】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
回复【最新活动】,了解近期科普活动
回复【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动
回复【研学营】,了解最新科普研学营
回复【科普课堂】,了解最新科普课堂
回复【科普书籍】,了解最新科普书籍
回复【团体定制】,了解最新团体定制活动
回复【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详情
回复【观鸟知识】,学习观鸟相关科普知识
回复【博物学院】,了解更多博物学院活动详情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
做科普,我们是认真的!
扫描关注深i科普公众号
加入科普活动群
  • 参加最新科普活动
  • 认识科普小朋友
  • 成为科学小记者